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杭州 文化之邦 人人共享
发布时间:2022-12-10 09:50:00

判断一座城市是不是文化之城,标准或许是看她有多少文化名人,有多少流传千古的著作,有多少记载历史的稀世珍品;但更要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是否都能平等地触及到文化知识,感受到文化氛围,享受到文化服务。

文化之城需要配置高品质、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

在这方面,高速发展的杭州面临着挑战:如何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更普惠、更便捷、更优质的文化“食粮”,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杭州不断探索,提升公共文化空间、推进数字化改革、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构建“线下一刻即享,线上一键直达”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精神财富送进千家万户。

提升公共文化空间

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居民走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或者杭州书房、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接受有品质的文化熏陶,这样理想的文化生活,如今在杭州渐渐变成现实。

今年,浙江将建成800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作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进乡村、走进基层,走到群众家门口。

到了8月,杭州就提前交出了满意“答卷”:全市共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62个,完成率112%。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杭州的公共文化空间基础数量不少,但对于庞大的人口总量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一味地追求数量多、面积大,而是针对群众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大家才会真正有获得感。”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杭州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提升及新增了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今年浙江省首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当中,全省50个案例入选,杭州占据10席,居全省第一。

在这10个公共文化空间中,有城市书房,有博物馆,有文创综合体,还有非遗街区;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深入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走近群众的身边。

余杭区瓶窑老街不长,但市民游客却能感受到不同类型的文化服务。在这条留存了时光迹忆的街区,通过改造提升,老建筑在新时代获得“重生”:老电影院变身时光影音展览馆,老新华书店变身城市阅读空间,穿街而过的小河变身水上戏台。另外,还开放了不少非遗场馆,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和体验良渚玉雕、瓶窑陶艺、风筝灯彩、余杭纸伞等非遗项目带来的传统文化魅力。

在杭州,像瓶窑老街这样巧妙更新城市建筑的公共文化空间不在少数。

杭州大街小巷都会偶遇的“杭州书房”,开放共享更多文化资源,让文化触手可得;深入街道社区的文化驿站,全年不间断地开展文化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免费或低价感受文化氛围的熏陶。在西湖区古荡街道文化家园,常驻文化名师授课,居民们可报名参与太极拳、茶艺、书法、舞蹈、声乐等多种公益课程。该文化家园开放以来,已开展各类公益性活动及培训达1500余场次,服务居民超25万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公共文化空间,是距离群众最近的文化窗口。让窗口的风景更美好,才能真正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推进数字化改革

重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流程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志性场地之一。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做得好不好,往往集中体现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这方面,杭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杭州图书馆顺应数字化改革的浪潮,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让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有趣。

2020年,杭州图书馆推出了“一键借阅”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读者想从图书馆借书,只需要手机上点一点,就由快递小哥送书上门;看完的书可以去杭州图书馆还,也可以去区县图书馆还,还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转借给他人。

“一键借阅”的功能远不止这一点。

推出以来颇受读者欢迎的“书店借书”服务也纳入了“一键借阅”平台,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

以前,图书馆里的书都靠工作人员来采购补充,有了“一键借阅”,这个权力读者也可以享有了。读者可以去新华书店选取自己爱看的新书,请店员用“一键借阅”扫码后就可以带回家细细品读了。而这本书已经由图书馆买单并成为馆藏图书,看完后直接归还图书馆即可。这一服务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每年都有很多市民前往新华书店排队“借”新书。

“这个平台解决了当下图书馆服务场景、文献资源等供给与市民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新模式。相当于在没有增加经费的情况下,为读者增加了一座24小时服务不停歇、可借图书超过百万册的‘虚拟图书馆’,实现了馆藏文献‘活’起来、用起来的目标。”杭州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一键借阅”应用场景已经杭州图书馆单馆拓展到市、区(县)两级14家公共图书馆,线上可借图书增至百万册,平台电子图书及视听资源总量实现翻番。今年1—10月,“一键借阅”新增用户9.4万余人、线上借还图书24.6万册,每月通过手机点单借阅量突破万册,相关数据全面超越2021年全年。

通过数字赋能,图书开始摆脱空间限制,让读者少跑腿,图书服务送到家。以“城乡一体化、区域全覆盖、智能更便捷”为目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离我们越来越近,一座座公共图书馆,变成了广大市民读者的“家庭书房”。“一键借阅”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模式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2年文旅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而杭州书房、“一键借阅”等9个案例成功入选浙江省文旅赋能共富经典案例。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惠民

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均等、更普惠,今年,浙江推出文化保障卡,拿出“真金白银”,让更多群众乐享文化生活。

首批一万张文化保障卡在杭州余杭区试点推广。这张卡不仅对“两优一先”、劳模、工匠等荣誉获得者进行补贴,还特别面向低保家庭、家庭经济困难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补贴发放;另外,余杭区所有居民也都可申请,享受文化服务的折扣优惠。

今年6月,杭州拓展文化保障的思路,联合农业银行杭州分行,推出全国首张政府数字人民币“文旅惠民卡”。

杭州文旅惠民卡实行年费制度,集中了西溪湿地、瑶琳仙境等全市27个热门收费景区,一年内可无限次免费游;还集合了网易蜗牛读书、咪咕阅读、喜马拉雅精品书畅听等线上文化资源,以及《最忆是杭州》《今夕共西溪》等热门演艺演出……而杭州市民通过申领农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就可实现“0元领卡”(前10万张)和“9.9元领卡”(前50万张)。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文旅企业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不仅可以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也能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135661个用户申领惠民卡,综合带动相关文旅消费约2亿元。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举办的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上,杭州文旅惠民卡被评为城市旅游优秀案例20佳。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从读书看报、广电低保、“三送一走”的“老三篇”,拓展到了走进剧场景区、享受线上产品的“新三篇”,更多覆盖面广、更灵活的文化生活形式也正在蓬勃“生长”着。

在湖滨商圈,热爱音乐的杭城年轻人自发组成“街声团”,为繁华热闹的夜晚歌唱;在清河坊历史街区,浙江音乐学院学生上演的《梦回南宋》《曙光》,展现华夏记忆……作为全省“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的先行先试城市,自10月下旬该工程启动以来,杭州串联起高校、团体、志愿者的力量,在湖滨六公园、浙农·东巢艺术公园、浙江丝绸博物馆等34个首批点位开展街头文艺展示,有才艺的市民们也可以加入其中。“转角遇到美”,200余场表演,让市民们在城市街头与文艺不期而遇。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叶怡霖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