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中,“嘀嘀嘀”,同事的微信业主群里讨论得很热烈。
咋回事?原来,近日浙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省内各地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扫“场所码”、查验核酸。但是,该同事所住小区的物业和业委会商量后提出:扫码可免,但进小区时健康码还得看。这下,各方意见不一了。
一些业主坚决反对,认为防控举措公告里没这条,也没有公开的文件要求这么干,所以不应这么做。现在,出入医院、药店、车站等公共场所时,虽不扫码,但确实要看健康码。不过,这些是公共场所,小区并非法定意义上的公共场所。为什么我回自己的家还要看健康码?
另一些业主则认为,物业也是为居民安全着想,看个健康码也没添多大麻烦,还能给安全加道保险,岂不是更安心?
两派人员就此争论不休,甚至,支持物业做法、主动要求“加码”的人还占据了上风。
据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说,有这样争执的小区并不少。
以前,定时核酸、出入扫码,雷打不动。现在措施取消,一些人反倒不习惯了,觉得失去了由国家力量提供的周密保护,陷入担忧、恐慌,主动要求“加码”。甚至有人门也不敢出,公共场所更不敢去。背后的心理很微妙。
防疫举措优化后,有些情绪和心理变化可以理解。如何疏导这些情绪,既需要防疫部门多释疑,也需要自己多思考。
最大的定心丸在哪里?有个基本事实,就是新冠病毒毒力和致病性显著降低。看准这一点,就知道过度恐慌没依据,公共安全有保障。对每个人而言,必要的防护不可少,该尽的责任尽到位,但没必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自己吓自己。防疫3年,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由此积累的经验、机制、科学研判能力,难道不值得信任?
我们历来反对层层加码,现在防疫措施优化,又怎能自己要求“加码”?小区看不看健康码,还只是其一。成为密接怎么隔离,落地检做不做,外来人员要不要分类管理……在这些防疫细节上,基层一线和社会群体都不应再“自我加码”。
对优化调整的防疫措施形成共识,执行起来不变形不走样,这很重要。如今,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再持续搞一些无谓的争论,意义不大。把政策执行好,把生命护卫好,把疫情这一页尽快翻过去,抓紧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经济、纾民困,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