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海勇: 打造浙江首个城郊型未来乡村共富集群
发布时间:2022-11-29 15:16:13

从“十里埭上黄,旗杆多如讨饭棒” 到“一廊一环串六村,三心十里奔共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每读到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的《回乡偶书》,总会被诗中“近乡情怯”的深情触动。

你知道贺知章的故乡在哪吗?就在我们大杭州,萧山区蜀山街道知章村。因为贺知章,这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毗邻湘湖,这里也是蜀山城市化进程中最后一片田园。

萧山主城区南端,蜀山街道一半城市,一半乡村。这十年,蜀山全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对16个行政村进行整村拆迁。现在,仅剩湖东、知章、赵家墩、黄家章、桥头陈和章潘桥等6个村,有山水河湖自然资源,成为蜀山城市的一道绿色屏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全省推进城乡现代化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辖区内仅有的6个乡村整合资源,整体规划,目标打造浙江首个城郊型未来乡村共富集群。”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海勇说。

诗词文化科举文化湘湖文化 保留乡村就是保留蜀山的乡愁

在11月初举行的诗路国风音乐荟上,蜀山街道发布了《蜀山未来 美好村社》,正式提出要整合辖区南部六村,建设集产业共创、风貌共建、场景共融为一体的“十里埭上”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

之所以叫“十里埭上”,是因为从古至今,连片的6个村文人辈出,底蕴深厚。

古时候,知章村到桥头陈村一带,被称为“埭上”。这里流传着一句俗语“十里埭上黄,旗杆多如讨饭棒”,说的是明清两朝,十里埭上聚居着黄姓人家,一连出了20多个举人、进士。高中的人家门口都要插上旗杆,场面十分热闹。

而为了表彰萧山埭上黄氏宗族中多人中举并考上进士,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兵部尚书胡宗宪还奉旨督建“甲科济美”坊。这是萧山区内唯一仅存的一座科举牌坊,彰显着埭上的科举文化。

“蜀山6个乡村大有特色,以亚太路为界,是距离城市最近的都市田园;有山水林田湖沙草,自然禀赋;有贺知章等一众诗人留下的诗词文化、埭上黄氏的科举文化、毗邻湘湖的湘湖文化;还是蜀山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可以说保留乡村就保留住了蜀山的乡愁。”施海勇说。

以“WAKE UP”为先行试点

老厂房引入文创文旅新产业

现在的“十里埭上”,正在逐渐成为城市人到了周末,前往的心灵栖息地。

湖东村施家池南畔,是由上世纪70年代的纺织厂改建而来的“WAKE UP”幻行艺术空间,凭借斑驳砖墙、老旧厂房,成为广受年轻人青睐的潮流打卡新地标。

“2020年刚开业时,‘WAKE UP’是一处纯粹的拍摄基地。受疫情影响,接待的拍摄团队少了,园区积极转型,引入直播培训、家具市场、坦克俱乐部等文旅产业。”施海勇说,也正是“WAKE UP”的启发,我们想到通过引入文创文旅产业,打造农文旅结合的共富带。

“‘WAKE UP’是我们布局‘十里埭上’共富带的重要一环,随着人气不断提升,我们鼓励它继续拓展。”施海勇说,接下来,我们将整合6个村的旧厂房资源,逐步把效益低下的工业腾出去,不断引入优质文创团队,加强特色产品导入,提升整条共富带的内容量和层次感;提高老厂房的价值,为村集体增收的同时,带动本地老百姓就业致富。

聚焦公共服务

让百姓安居乐业

“十里埭上”未来乡村共富带不仅要产业共创,还要风貌共建、场景共融。

根据“一廊一环串六村,三心十里奔共富”的总体格局,共富带规划建设一条大汛河绿色通廊,一个蜀山·十里埭上风光环,三个不同功能体系的乡里中心和若干邻里驿站,推进五分钟公共服务生活圈全覆盖,打造家门口的便民生活空间。

“特别聚焦‘一老一小’,我们要细化邻里中心、婴幼儿成长驿站、老年活动中心等33个特色服务场景,将重点打造‘同心邻里、养心健康、慧心教育’三大亮点区域,构筑‘不忘初心、活力连心、幸福安心’的未来生活,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施海勇说。

“未来的‘十里埭上’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将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体,既要美丽,也要有服务,是美丽乡村、未来乡村、景区村。”施海勇说,目前,共富带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知章村和湖东村将率先进行设计改造,争取“一年有盆景,三年出风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宣涛 通讯员 曹慧娜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