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24小时巡航,“一屏掌控”一览无余
杭州日报讯 “嗡嗡嗡……”近日,位于拱墅区上塘街道科西路上的上塘街道综合执法服务中心楼顶,一架无人机起飞巡航。该中心二楼的数字驾驶舱指挥大屏幕上,显示着无人机同步传回的视频画面。
“我们率先启用的无人机24小时自动巡航,拍摄的画面通过AI算法,发现问题能自动反馈。”上塘街道综合执法队副队长陈陶育告诉记者。根据上塘辖区在建工地多的特点,目前,该无人机的巡航范围东到上塘河,北到铁路货运站、南到湖州街,西到大运河。
正说着,无人机就传回了一条“未批开工”预警信息——石祥路和茶汤路交叉口东南侧一建筑工地内有桩基进场施工。陈陶育将画面切换到无人机视角,只见正下方一块工地出现了一个预警“红框”。“我们辖区在建工地有40多个,无人机不仅白天看得清楚,晚上还有红外夜摄功能,充电半小时能飞40多分钟,缓解了我们执法队员人手不足的问题。”
无人机发现的这条“未报批开工”预警信息立即被通报到拱墅区住建局。当日下午,上塘街道综合执法队执法人员和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上门实地检查确认了该工地尚未申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涉嫌未批先建,住建局开出停工通知单,执法队执法人员开具相关法律文书,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记者了解到,除了工地巡查,上塘街道的无人机还有道路垃圾、河道清洁、路面维修等20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我们辖区比较大,最南面要到八丈井,路堵的话开车过去要二十多分钟,以后如果无人机布点更多的话,就可以把就近的无人机飞过去先观察,提高执法效能。”据悉,上塘街道上线巡查无人机后已累计发现问题20余个,整改、处罚7个。
事实上,“无人机24小时巡航”还只是上塘街道数字化基层治理的一小部分。上塘街道数字驾驶舱已经应用的有街道概况、重点监管、商家赋码、非现场监管执法、日常巡查等七大数字化模块,并与执法队员的掌上执法App同步,目标是“一屏掌控”“一网智通”。记者让工作人员点击重点监管模块中的胜利河美食街,可以看到,每个餐厅的厨房都在平台的监管下,厨师炒菜时没戴厨师帽的次数都被AI监控探头记录下来。“胜利河美食街是我们辖区的‘明星’餐饮一条街,通过这样的监管,保证老百姓能吃得放心。”陈陶育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接下来,上塘街道综合执法队员将配备蓝牙打印机,实现现场打印行政处罚决定书,还将上线餐饮油烟在线监测模块,围绕辖区群众高频需求完善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增强辖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手记
浙江是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上塘街道锚定“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目标,坚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深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综合执法终端融通、流程重塑,变“线下单一执法”为“线上协同执法”,变“碎片执法”为“整体智治”,从而释放“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的更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