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作为西湖区的“银龄体验官”,古荡街道居民王大伯的一天,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早上到家门口的民生综合体打球健身,还能享受一系列便民服务;中午,在老年食堂吃美味又实惠的暖心午餐;下午,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在“一键养老”应用程序上预约街道的活动;而每天都戴在手上的“智慧手环”,不仅让自己生活更安全,也让家人更放心。
王大伯的快乐体验,正是来自于近年西湖区以“幸福养老”为主题主线,通过空间、服务、人才、智慧“四个享老”场景的打造而初步形成的“家门口幸福养老”现代服务体系。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会上,西湖区作为代表分享经验。
如今在西湖区,“全链式”养老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目前,该区已建成“旗舰式”“星月式”“珠链式”等不同形态的民生综合体41个,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构建“7+X”服务空间,推动养老服务由“碎片化、低水平”向“集约化、高效化”转变,基本实现镇街全覆盖。在一些“老龄化”集中的区域,养老机构则跟着老年人走——在北山、灵隐、翠苑、文新等主城区街道,西湖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改(扩)建等方式,布点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7家。此外,西湖区已建成12家街道(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33家社区级照料中心,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硬件全面升级,“全周期”的服务体系也在加速构建。西湖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行业标准,首创早期失智老年人干预服务项目。每年为失能、高龄、经济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电子津贴超过3600万元,由专业机构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人的幸福感,还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智慧化场景中。
西湖区首创“一键养老”应用场景,汇集养老服务各类数据,将全区5万余名老人及其家属纳入服务范围,提供30余项服务。其中,“享优待、约服务、智守护”三个模块,作为省未来社区养老模块标准化模板,在杭州、衢州等全省10个市、126个未来社区及乡村落地推广。
创新“养老一张床”场景,让在家建床老年人同步享受居家照料和专业医疗服务。目前在西溪街道已建设10张“养老一张床”,试运行以来,使原来两条平行的就医、养老服务路线合二为一,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生活照料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专业人才的加入,西湖区还构建起了“全社会”服务支撑体系,通过该区养老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专业康养服务队伍,目前已有持证护理员369人;同时,各镇街整合社区民警、签约医生、法律顾问、心理专家等多方力量,建立养老顾问团,提供多样化的暖心服务。此外,“民意小圆桌”“居民议事会”等议事活动,也加速形成了老年人等居民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