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京杭大运河上船只密布,沿岸人声鼎沸。近日,数十支队伍携带各类装备,迎着晨光,对运河流域进行“五水共治”“找寻查挖”大检查。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每支队伍都带上了一份五颜六色的高光谱卫星遥感水质反演图。
“这份反演图的底版就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水系图,图上河道的颜色越深,水质差的可能性越大。”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指着水质反演图上东北角几条描成深红色的河道说,“这里都快要出杭州市界了,容易疏于监管,以前检查组跑一趟确实费时费力,现在我们可以直接‘按图索骥’!”
传统的治水检查一般依靠检查组到现场人工采样,送回实验室分析确认。对于水系发达的江浙一带来说,这样的方式工作量大、时效性差、片面性强。而高光谱卫星遥感监测范围广、速度快,能长期动态监测,可以对大片水域水质进行长期化、立体化监测分析,形成科学的水质反演图。
数字技术支撑起了杭州治水效能的提升,“智慧治水”体系不断走向成熟。
去年以来,杭州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优势,抢抓全省数字化改革东风,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数字赋能的主战场,探索构建了“1+1+N”的智慧治水体系,即1个大数据平台、1个核心场景和N个区县应用。
“杭州作为经济体量大、人口增长快的江南水乡,传统治水模式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必须搭上‘数字快车’,全面构建新一轮‘大治水’格局。”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张图”理念,杭州整合生态环境17套业务系统,接引水利、城管、建设、政法等10余个市级部门1.4万余项“大生态”数据,建成了“生态智卫”大数据平台,推出了“秀水卫士”核心应用场景。
该场景构建了断面水质、污水零直排、饮用水源、找寻查挖等水环境问题预警闭环处置机制和5色预警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预警问题2808个、已闭环处置2782个,处置率99.1%。
一地创新,多点开花。
千年古镇建德梅城的东湖湖面上,一艘无人船正在巡航,湖边手捧着遥控板的技术人员说:“这艘无人船可以一边巡航,一边检测水质七项参数,一边探测水下甚至淤泥层下的排口,一圈下来,整个东湖,连那角角落落里的水质都一清二楚,所有暗管也无所遁形。”据技术人员介绍,这艘新式无人船上还可以搭载单波束雷达,利用反射信号探测出淤泥情况,为清淤开始前做一次“CT”。
临安区玲珑街道庆仙路上,排水管道检测负责人吴雷正在指导技术人员操作CCTV检测机器人。“这就好比胃肠镜检查,我们利用数字高清摄像技术进行精细化检测,检查后还会形成完整详细的检测报告,为管网维护提供一手资料。”
在杭州,“五水智治”数字化建设的触角,已延伸到全市“街角里巷”。大到平台搭建,小到管网检修,数字化赋能让治水走向“智水”。
按照省、市治水办关于“一市一样板”创建活动要求,杭州各区、县(市)纷纷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实际的智慧治水平台。上城区构建了包括河道管理、排水管网管理、防汛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等模块在内的美丽河道智慧管理系统;拱墅区建立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区县智慧治水平台8个、智慧河道场景8个、智慧管网场景20个。
为治水插上数字之翼,杭州开启了“智水”新篇章。今年,杭州市承担了全省唯一的“五水智治”数字化建设综合指数试点研究任务。
“未来,我们将厚植数字新优势,以全新姿态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不断提升智慧治水效能。”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