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玩乐队、办婚礼、搞直播……这座家门口的文化站,年轻人都想来
发布时间:2022-11-11 09:06:55

杭州日报讯 家附近的街道文化站开放了,王财华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伙伴们——“以后我们乐队演出,场地问题不用发愁了,还可以搞小型音乐会呢!”

王财华是西湖区文新街道的年轻居民,不久前刚刚注册成立了街道第一个公益性质的青年艺术团,街道综合文化站正式启用,为这群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舞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西湖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扩大和完善,文化产品和活动极大丰富,更便民更优质更“对味”的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让文化建设更温暖人心。

为更多年轻人

搭建交流平台

这座刚刚建成的文新街道综合文化站位于西城广场南侧的五联西苑,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场百姓大舞台、高标准室内舞台、城市书房、文化活动室、统战之家等,融合了室内室外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公共服务空间。

有意思的是,这座文化站处处透露着“青春”的气息——原木色系的装修风格,面积500平方米的百姓健身房,拥有一大片落地镜的舞蹈室,专业的微融媒体中心和直播间,还有一座可以喝着咖啡晒着太阳的户外空中剧场……就连进进出出文化站的居民,都有不少年轻的面孔。

“把文化站建在这里,其实是冲着年轻人去的。”文新街道文化站站长傅晗莉透露,“我们以前的文化站,大多是服务‘一老一小’,这次我们就想丰富这个年龄段的居民的活动空间。”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傅晗莉正是受到了王财华这群年轻人的启发。

因为喜欢杭州的文化氛围,王财华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杭州工作,当时就租住在西湖区文新街道。热爱音乐的他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组建了乐队。“2012年的时候,我们乐队想开演唱会,联系场地的时候认识了傅站长,没想到她主动邀请我们到街道的文化站来演出,并且免费给我们提供场地,当时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王财华从此和街道文化站结下了缘分。平时文化站组织中秋音乐会、夏凉音乐节,这帮年轻人都献上了精彩的演出,“在我们辖区还蛮有名气的,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呢!”傅晗莉说。

但是,乐队演出,场地始终是个问题。“我们一直是公益性质的,几万元的音响设备都是自己置办的,但是外面找场地,费用确实不便宜。”王财华说,大家一直渴望,能有更多场地可以让爱好音乐、舞蹈的年轻人聚在一起。

给更多年轻人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文新街道在后续的文化站建设上找准了方向。“我们将用好用足场地,深化文化站的免费开放,从以往中老年群服务主体,扩大到青年等全人群范围,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九点,全面提升和满足居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生活的诸多需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剑飞表示。

“成人版少年宫”

开出普惠课程

据悉,此次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从选址开始就有了前置的考量——地处文新街道的核心区域,又与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西城广场内外相连,既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又有文化氛围的积淀。

不仅拿出了“黄金地段”,在功能和课程的设置上,文化站也动足了脑筋。

比如多功能排练室,在设计上兼顾了不同文化艺术团队的需要和特色,东侧是演出舞台,灯光音响电子屏一应俱全,西侧设置合唱台阶,戏曲、合唱、电影放映等功能都能在一室中得以实现。

考虑到年轻人平时要上班,文化站特地把中午下班后的两个小时腾出来,专门针对年轻人开展活动。“比如现在很流行瑜伽冥想,我们也在对接专业的教练开设普惠性课程,让年轻人花较少的钱来体验,就像‘成人版少年宫’一样。”傅晗莉介绍,而像辖区桂花越音社、文新之春合唱团等十余支群众文艺团队,则和年轻人错峰开展日常训练,最大化利用场地资源。

在“网红直播”火热的当下,文化站也计划把相关课程引进来——不仅邀请老师来讲课,还专门设置了一间直播间,今后学员们可以在这里实操。

再比如文化站三楼的露台,被打造成了空中剧场,不仅中秋音乐会等辖区传统文化活动有了更“浪漫”的场地,这里今后还将向市民开放,可以举办小队活动、观看露天电影、组织阅读沙龙等。

虽然有些“年轻”的课程还在筹划中,但是文化站的五联社区文化家园已经为不少年轻人举办了结婚典礼。近10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墙上是五联民俗的文化展示,有专业级的音控室和电子大屏幕,后厨还可以“私人订制”,把专业的厨师团队“请”进来,场地费用每天只要5000元,就可以使用文化家园所有设施设备。

这些符合年轻人喜好的“小心机”吸引了不少新人,在文化礼堂办婚礼甚至成了一件挺洋气的事。“好日子都抢不到场地,周末的订单都排到明年五一了呢!”傅晗莉笑着说。

文新街道综合文化站是西湖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生动实践。如今,越来越多“高大上”的文化馆向市民打开大门,各类文化设施实现了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品质文化生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西湖微融圈 樊燕飞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