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着的乡村”美丽乡村驻地摄影作品展今起在浙江展览馆推出
这张35年前的黑白照片,王忠一直夹在一本书里,今年家里造房子整理旧物,才重新翻了出来。
照片拍摄于1987年,是萧山所前镇三泉王村幼儿园李仙梅老师和23个孩子的合影,王忠就是其中一个小朋友,如今的他是一名律师。
12个当年的孩子和李老师以老照片对应的位置合影
当年的村幼儿园,后来盖了村小学,近些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又有了新面貌,成了村里的居家养老中心。
王忠很想知道,当年的小伙伴们,现在都在哪里,过得好吗?
当在村里驻点的萧山摄影师周国峰看到这张照片,一下子被一个个稚嫩的脸庞吸引,他和王忠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联络上了当年的18个孩子。今年6月,他们又筹划组织当年的孩子们回村和老师团聚。虽然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赶来,还有一位同学英年早逝,但仍有12个孩子回到村里,以当年照片对应的位置,周国峰给他们拍了合影。
李仙梅老师,22岁开始在三泉王村幼儿园任教,直到48岁离职,26年间她是村幼儿园唯一的老师,“村里的小孩子都是我带出来的呢。”
王春霞和堂弟也曾就读于这所村幼儿园,当年因为特殊原因,拍照那天她没能赶来,35年后的这次聚会,也算弥补了她心头多年的一个小小遗憾。
王春霞印象中还记得这张老照片,“这次聚会很多同学都来了,自从幼儿园毕业后,大家第一次聚得这么齐。”
王春霞读书时成绩很好,初二后喜欢上了艺术,大学也选择了这方面的专业,后来又考了学前教育,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已经工作20年,她带过的第一批孩子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还有的已经当了妈妈。
“时间过得很快啊!就像照片里的李老师一样,如今的我成了当年的她。”
当年照片里的24人,现在只有李仙梅老师和一位叫王伟飞的女子还留在村里,其他人就像蒲公英一样,分散到各地生根发芽,少数人去了其他省市,大部分依旧生活在萧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的成了儿科医生,有的当了数学老师,有的开了公司、饭店,还有人在保险、医疗机械、电子商务等行业工作。
当年不到6岁的他们,如今都已是40岁上下的中年人。
他们以三泉王村为起点,走出小山村,完成了读书、创业、结婚、生子等人生中一系列最重要的大事。
而他们经历的这段岁月,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变化最大的35年。
11月1日开始直到11月5日,这组照片将在浙江展览馆“生长着的乡村”美丽乡村驻地摄影作品展上向公众展出。
“生长着的乡村”美丽乡村驻地摄影作品展,是首次以摄影艺术专题反映新时代浙江乡村面貌的大型展览,以影像田野调查及创作的方式,通过一组组照片,展示萧山20个村的发展变化,有凤凰坞村与“深圳记忆”,大同二村18位抗美援朝老兵,“红心李”与三泉王村,新坝村千余村民大合影……
“起先是面向全国招募20个摄影师拍摄萧山欢潭村,拍了照片,做了展览,反响非常不错,后来萧山文联提出要拍摄20个萧山的乡村,就这样从一个村的展览衍生出20个村大型影像艺术展览。”策展人傅拥军说。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萧山人不自卑、不自傲的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萧山的土地、河流和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