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广场,一直是杭州城西老百姓最大的活动场地。近日,广场南侧一座刚建成的七层大楼里,吸引了不少人。
这是西湖区文新街道为辖区居民打造的综合文化站和五联社区文化家园,设有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文化活动室等,室内面积近5000平方,室外西城广场面积7500平方米。
文新街道有70个居民住宅小区,常住人口近1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近8万。如何满足他们的文体需求?
文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剑飞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新街道要建好综合文化站,打造具有文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活动新地标,赋能百姓美好生活,愿意拿出像西城广场这样的“黄金地段”,为辖区居民打造“文化体育+社交生活圈”。
健身房开进社区
上周四,文新街道综合文化站开放的第一天,三楼的百姓健身房很受欢迎,已经有多位居民来办了年卡。
健身房挺大,一共有500平方米,由文新街道出场地,器材商提供健身设施,第三方运营商负责运营。
高剑飞介绍,“三方合作的模式,让健身房实现了低收费公共服务,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百姓健身房的年费仅需499元,就可以享受全年20多台品牌健身器械、专业健身教练的运动诊断和安全指导等健身服务。
“这个价格比市面上的健身房便宜不少。居民也可以选择办月卡,一个月只要99元。”高剑飞说。
健身房开进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到哪里健身”的难题。
事实上,近年来,文新街道利用休闲广场、河堤绿道、校园运动场、城市”金角银边”区域设置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已经构建起了“10分钟健身圈”。
目前,文新街道已经建成大型运动休闲广场1个、大型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各1个、百姓健身房3所、休闲公园4个、沿河绿堤游步道1万米、小区内居民健身苑(点)55处、游泳池18处、网球场10处、篮球场16处、乒乓球室12处。
同时,街道有8所学校的校园场地对外开放,释放了10万多平方的运动场地。
社区里就有免费自习室
这几年,付费自习室走红,河北一个只有4万人口的小县城,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开出了11家共享自习室。有的城市一到暑假,甚至出现了一座难求的局面。
“我非常怀念大学上晚自修的那段日子,教室里只有翻书声和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声音,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高剑飞说。
文新街道有9所中小学校,加上居民众多,这几年,对城市书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一西路上的阳光新书房,一到周末,就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这里自习。
走进综合文化站的西湖书房,明亮的灯光,安静的学习氛围,仿佛回到了大学的自习室。
城市书房藏书1万余册,设有自动借阅机、电子阅读设备。
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书房通过移动推拉门,设置了“安静学习区”和“休闲阅读区”,备考的人可以选择在安静学习区学习。
休闲阅读区还与户外空中剧场相连,以后,这里还可以举行读书会、朗诵会、音乐会。
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
在文化站的书画室里,我们遇到了沁雅社区的王大伯,“早就听说西城广场的民生综合体要开放了,我呢,平时喜欢练练书法,看看书。今天是提前来考察的。”
一圈逛下来,王大伯很满意,“里面什么活动室都有的,关键是离家近啊,走路十多分钟就到了。”
新开放的综合文化站设有舞蹈室、书画室、培训室、展呈室等功能室,还开出了多功能排练室,东侧是演出舞台,灯光、音响、电子屏一应俱全,西侧设有合唱台阶,能满足居民排练戏曲、合唱、电影放映等。
近年来,文新街道通过腾让空间、第三方共建和挖潜“金角银边”等方式,建成了15个社区文化家园,总面积达10.5万平方米,“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社区全覆盖基本实现。
比如,利用三面环河的地理优势,开辟了一条7200米的沿河健身步道供居民慢跑、散步。紫金港河、余杭塘河一带的游步道与公园连通,河两边的居民不管是去公园还是健身步道,都很方便。
高剑飞介绍,“随着居民的文体需求日益增长,文新街道将用好用足场地,不断升级综合文化站,服务主体扩大到全人群,延长开放时间,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