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腻子”,夺冠!近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法国特别赛传来喜讯,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生马宏达在抹灰和隔墙系统项目上夺冠,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刮腻子”也能 “刮”出精彩,马宏达,好样的,为浙江技工大军长脸了!
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网友纷纷表示祝贺,可也有个别网友认为,“没用,工地上最多也只能给350元一天”。果真没用吗?笔者不禁要说句话:我们对技能人才的偏见该消消了。
去年《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愿成为“蓝领”。念职校没出息?当工人没前途?“蓝领”不如“白领”?长期以来,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偏见一直存在。
有没有用,看贡献。10月17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相信,全国上下产业工人倍受鼓舞、倍增信心。
“技”能成才,更能强国。当工人怎么了,职校出身又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的技能人才,值得全社会尊敬。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可是,为什么还有人说技能人才“无用”?如此声音,说明有人对技能人才待遇是否有了切实提高、体现出价值,存有疑虑。
这也提示,尊重技能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更得落到实处。待遇跟上了,收入上去了,地位提高了,产业工人才会更有干劲。诸如马宏达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不能让他们夺冠的荣光止步于赛场,还要延续到日常工作和社会氛围中。
要打通产业工人晋升“快车道”,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让技能人才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今年3月,人社部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续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技能人才发展风向标更加明晰。打破唯学历论、唯资历论,不断提高其收入水平,才能真正让高技能紧缺人才成为受人尊重的“金蓝领”。
要加大对技能人才事迹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今年6月,90后“浙江工匠”杨杰被写进浙江高考作文题;吉利汽车集团一线工人吕义聪,是零件堆中走出来的浙江省党代会代表……他们的出彩,改变了许多人对技能人才的刻板印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离不开技能人才的贡献。国家相关规划也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期待有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