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前不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首届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审结果出炉,全省50个获奖案例,杭州占了10席。
获奖的这些文化空间,有的颜值出众,有的内涵丰富,不仅“美”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也生动展现了杭州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果。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杭州建设了一大批关注市民新需求、符合时代新趋势、融合发展新理念的公共文化空间,“杭州书房”“文化驿站”“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社区和乡村,为老百姓送上更近、更美、更贴心的文化服务,让全体市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雨露。
杭州书房 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
杭州不仅有满陇桂雨,更有满城书香。走在杭州的街头、社区,不经意间,就能偶遇一间书香浓郁的“杭州书房”。
星享书房是今年新增的14家“杭州书房”之一,它坐落于东新街道万家星城社区。书房外,红色月季与绿色藤蔓环绕,环境优美;书房内,原木色的桌椅和书架,安静又温馨。书房现有在册图书5000余册,月流通量600到800册,并纳入杭州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居民可自助借还、自助办证。
走进书房,会看见三三两两的读者安静地阅读。一本书,一杯茶,伴随了他们的闲暇时光。星享书房的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在书房老年中心的圆桌区域,将提供棋类游戏服务;也会划出一块小朋友的活动专区;书房门口的空地,还会规划一块羽毛球场,让书房里的静和书房外的动,有效结合起来。”
作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补充,杭州书房以阅读为圆心,链接更多的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产品,融图书免费借阅、文化交流、文化消费、旅游咨询、互联网+文旅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
像星享书房这样的“杭州书房”,从2019年至今,全市已建成108家,这些书房加起来无论是从场馆总面积,还是日常活动开展总量,都相当于再建了一个市级公共图书馆。
目前,杭州书房不仅实现了区、县(市)全覆盖,而且逐步布局A级景区、星级酒店、园区基地、亚运小镇等公共区块,出现了宋韵、音乐、绘本、旗袍、茶文化、财商等主题书房,让市民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文化驿站 群众文艺生活的加油站
热爱阅读去“杭州书房”,喜欢文化活动就去“文化驿站”。文化驿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等着市民参与。
在大关街道百姓书场文化驿站,市民能听到传统非遗项目杭州评话。每天下午1点至3点,驿站里的“百姓书场”准时开讲,从2006年开讲至今,先后邀请李自新、张祖春、王宝善等20余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驻场说书,累计说书5000余场次。这里,已经成为杭州评书爱好者的固定文化阵地,也是人们感受“老杭州”生活情调的好去处。
在西湖区弥陀寺文化公园非遗馆,市民常常可以听到精彩的讲座。前不久,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院长陈炜来到驿站,与观众分享他的“国潮”文化创意的故事。“当你热爱一件事,不要担心不专业,不要害怕去尝试,坚持去做,就会感受到快乐。”陈炜的讲座让听众大受触动。
在富阳区侨家大院文化驿站,公益性的文艺培训进行得如火如荼。今年夏天,首期文艺公益培训故事创作班开班。20多位学员跟着知名故事作家赵和松老师学习如何创作故事,经过系统培训,学员们收获颇丰。
在萧山区黄亚洲书院,盛唐诗人贺知章、当代诗人黄亚洲这两位萧山诗人隔着时空“相遇”,文学研讨、诗歌朗诵等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该文化驿站的特色,众多热爱文学的市民沉浸其中……
据了解,作为“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的重要组成,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文化驿站17个,超额完成全年13个的建设任务,实现了区、县(市)全覆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2023年将继续推进文化驿站建设,实现街道全覆盖。
15分钟品质文化圈 “圈”出美好生活
如果说,“杭州书房”和“文化驿站”是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点”,那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就是“面”。
“点开微信小程序搜索‘浙里文化圈’,再点‘文化圈’,就能看到从我们村走路约15分钟范围内,有哪些文化场馆或文化活动。”如今,在萧山区河上镇伟民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大家热聊的话题,听课学艺、阅览学习、看展打卡等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成了村民们的新风尚。
今年,杭州已建成86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这些“圈”分布于全市所有区、县(市),建设标准是:以某个社区为圆心,以1.5公里为半径画个圈,圈里面至少有3个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注重快速抵达、使用率高、实用性强、体验多元,致力于让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精细升级,它们并不是一个单体空间,而是将阅读、学习、娱乐、文化、健身等元素汇聚在一起。
同时,这些“圈”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版图中,既有提升改造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也有已经成熟的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城市地标与知名IP,它们共同向居民提供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地图上一个又一个的“圈”,“圈”出了便利的公共文化空间,也“圈”出了杭州人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