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2022年9月22日,注定要载入杭州城运史。铁路杭州西站·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两点两线”正式投运,为杭州“两个先行”注入强劲动能,杭州首条“踏浪飞渡”地铁线——机场轨道快线将相距60公里的大城西和大空港两大“经济体”串联起来,“东西共进”将成为未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这条被誉为“两个先行”大动脉的城市能量轴上,曾被杭甬高速与钱塘江江岸线环绕成“孤岛”的萧山科技城看似“宁静”,也将翻开其奔竞的新一页,犹如其街巷里竞潮路等路名所折射出来的“奋进”一样,呈现出“全面开放”的新风姿。正如机场轨道快线科技城三个地铁站浓浓的科创风,萧山科技城已然开启逐梦新征程,向着国际科创社区进发。
江潮人潮
率先搭乘这一趟“新梦想”列车的,是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2022年9月13日,在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揭牌启用仪式上,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用了一个比喻来表达对小镇的期盼:“以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揭牌启用为新平台、新契机,吸引更多海外英才归国来杭创新创业,像钱江大潮一般形成奔竞不息之势,为浙江和杭州推进’两个先行’、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这是全国首批揭牌的3个海归小镇之一,也是浙江首个,欧美同学会将携手杭州,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国际标准来打造,力争通过10年时间建设,数字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浙江生物经济新高地。
为何选择杭州?这与浙江的“生物战略”有关。十四五期间,浙江将打造“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科创高地。杭州也将聚力发展生物经济,就在杭州海归小镇落地第二天,杭州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接踵而至,推出药物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多项激励措施。从这个角度看,海归小镇所牵动的产业能量或许正式拉开了杭州新时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大帷幕。
而海归小镇落子的萧山作为杭州的经济大区、强区,也于2021年提出“十年磨一剑”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将萧山科技城和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定位为发展主平台。尤其是萧山启动“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作”机制后,萧山科技城牵头发展生物技术创新链和医疗器械产业链两条细分产业链。可以说,省市区三级合力将生物经济作为“两个先行”的一个重要引擎。
与传统产业园区“土地+招商”的传统打法不同,海归小镇更大的作用在于引智引技驱动,利用欧美同学会对全球留学人才的号召力动员力,将创新链与产业链很好地融合,进而推动一个全过程产业创新。正如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所说:“欧美同学会通过精准汇聚海归和在外留学各类人才,让每个海归小镇聚焦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如将这一个领域深耕下去,让该产业链的一批一批学长在此聚起产业链,与地方政府打造出生态链、市场链,产生的影响力应该不可小觑”。
据悉,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将打造“创业孵化区+研发制造区+总部集聚区+产业配套区+展示体验中心”的“四区一中心”的空间格局,率先探索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交叉点”,重点发展“IT+BT”数字医药产业,在合成生物学、基因数据平台、AI+药械研发等方面发力。同时,海归小镇部分区块被纳入浙江省自贸试验区范围,将开始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新征程。
而揭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欧美同学会的顶层设计中,如何打造一种新型的产业生态,充分释放留学归国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才是建设海归小镇的最终目标。在杭州海归小镇揭牌之际,坐落其中的欧美同学会人才研究中心也进入启用阶段。杭州市萧山区人才办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海归小镇的创新创业人员遇到问题,研究中心未来将提供多方位的前瞻性、务实性的高效咨询服务。
产城人文
很多人仍会惊叹,欧美同学会为何将海归小镇落子萧山科技城。倘若驱车奔跑在机场轨道快线与奔竞大道,你会很快消除关于选择的“刻板印象”。
这一代早已“星光熠熠”。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和万向创新聚能城、传化智联生命科学中心、钱湾智谷等省重大项目齐聚,它们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个个科创的梦想。
而这又源起于萧山科技城的“创城词”。2013年8月28日,萧山科技城揭牌成立,寄托着萧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愿景,并在规划之初就以“产城人文”的发展逻辑,构建“科创社区+产业生态”的创新模式,吸引大批年轻海归科学家,通过营造一流环境,使科技城真正成为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大平台、科技创新的大平台、科学发展的大平台。从萧山科技城揭牌到海归小镇揭牌,从中又能强烈感知到产城融合的“十年磨一剑”。特别是2021年,萧山科技城传化社区和万向社区双双入选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无疑又是一个重磅信号。以传化社区为例,作为省级科创型未来社区,其规模为未来社区标准体量的4.5倍,将围绕科学家圈层打造国际科创社区。
“很多留学人回国就是要做事,如果有个与海外类似的创新创业环境,将会更好地凝聚留学人员,也有助于这些人才快速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在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揭牌仪式现场,去年刚从新加坡回国的原生生物创始人曹彤,说出了对这个产城融合“新物种”的期许。
据悉,“产城人文”在萧山科技城3.78平方公里核心区里已实现深度融合。“产”方面,基因编辑测序、细胞治疗、数字医疗、合成生物、健康服务等生命科学产业方向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未来五年,这里可用产业空间将超过200万平方米。“城”方面,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高端商业综合体已“齐聚”。“人”方面,启函生物杨璐菡、安智生医黄贤驎、衍进科技晁然……一批80后、甚至90后的海归科创者在这里打造开放式的科创圈。“文”方面,无论浙大科创中心还是西电杭研院,都扩展了大学校训新内涵,融入“萧山精神”,比如浙大科创中心就在“求是创新”校训后加上了“勇立潮头”。这不只是简单的“扩展”,更是一种“创新文化新生态”,最终将凝聚成一股更具辨识度的科创新力量。
大楼大师
毋庸置疑,从县域经济迈向都市经济,萧山始终将创新作为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之举,而人才又是打开这一“转化通道”的金钥匙。
从第一个海外人才项目孵化平台在水务大厦启用,到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揭牌,20年间,萧山始终在对标对表中奋起直追,从一幢楼到一座城的不断“迭代”中,全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为萧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萧山建强了创新平台,信息港、杭州湾智慧谷、杭州5G产业园等纷纷涌现,成为辨识度极高的产业地标。仅信息港就在十年间从一幢楼蝶变为杭州钱塘江南岸首个省级特色小镇,集聚上万人才,更集聚形成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但光有“大楼”完全不够,萧山更需“大师”。走进浙江省 CMOS 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技术创新中心,科学家们正为今年年底前造出“浙江第一芯”奔竞着 。“浙大过江”曾被赞誉为萧山人才工作最具辨识度的重大事件之一,其最大亮点在于围绕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实现生物、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关键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想象,未来几年,“芯片+生物”的创新组合将在杭州海归小镇碰撞出“新赛道”的火花。
随着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落地,也有力重塑了萧山的城市形象、产业业态和增长动能,外界对萧山的传统认知正悄然发生改变。仅落地一年间,西电杭研究院就紧密结合萧山产业发展,布学科、引人才、育企业、建生态,引进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分中心,搭建校企联合实验室15个,对接企业、研究所200余家,并通过内培外引构建起一支专兼结合的人才培养队伍(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07人),柔性引进领域知名专家14人。预计2024年新院区启用后,它将与浙大科创中心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引领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
“大楼”“大师”之间,“接地气”的人才服务是最大的生态。下一步,萧山深度实施“名院名校名所”工程,在前沿科研和重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全力建好全国唯一的12英寸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公共创新平台以及全省唯一的农业生物领域省级实验室湘湖实验室,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功能,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同时,实施更开放有效、更具穿透力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积极构建“引育留用管”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实现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总量“双倍增”,营造英才汇聚的创新“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