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人民观点)
发布时间:2022-10-11 10:35:08

——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①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推进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意义的外交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

——编 者

习近平外交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形成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

9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邀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亚之行,多边与双边日程结合,安全和发展议题兼济,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有力推动上合组织扩员迈出新步伐,引领中国同有关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和生动体现。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植根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形成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在乱局中保持定力,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格局、中国外交使命结合起来。提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强调“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明确“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习近平外交思想精辟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外交领域的体现和拓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共同将一块红绸缓缓拉下,足有一人多高、精美华贵的“和平尊”显露真容,这是中国为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尊’传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正确义利观体现出“义以为上”“见利思义”的崇高追求,新型国际关系主张承载着“协和万邦”“立己达人”的美好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天下为公”“和衷共济”的博大胸怀……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全新内涵,而且使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闪耀着文明和智慧的光芒。

习近平外交思想也是对新中国外交核心原则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路风雨一路歌,新中国外交不仅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也形成了彰显民族风骨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拓进取,把继承与发展辩证统一起来。一方面,始终坚守公平正义、捍卫主权安全,强调新的征程上,必须敢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发出了独立自主、反干涉、反霸权的时代强音。另一方面,不断与时俱进,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针政策新的时代精神,鲜明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思想和重大倡议,以及倡导全球治理观、国际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等重要理念。习近平外交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规律性认识,拓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理论体系。

循大道,至万里。2021年12月3日,一列红蓝白三色列车驶离万象火车站,中老铁路正式通车。2015年,习近平主席同老挝领导人一道,作出了共建中老铁路的重大决策。一条1035公里的现代化铁路让天堑变通途,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终于成真,折射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崇高使命任务。新的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担当作为、善作善成,我们必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1日 14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部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