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标,是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杭州这十年·余杭”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余杭区发布了加快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十大工程”,其中一项就是文化地标工程。昨日,记者专访了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宏、区文广旅体局局长邵素萍,畅谈文化地标工程建设之路。
记者:文化地标工程对余杭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有何意义?
陈宏: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鲜亮的文化名片对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余杭是文化大区、文化富区、文化强区,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汇聚于此,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一方面,守护好璀璨的文化明珠,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余杭的百姓负责,满足群众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文化地标工程中,我们布局了多个重量级公共文化设施,承载着市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提升区域文化能级的重要抓手,是余杭迈向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心的重要一步。
邵素萍:文化地标工程是余杭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的重要抓手。余杭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双千年古城文化的展示地,是千年径山文化的原生地,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打造文化地标既要顺势而为,更要乘势而上,以实现文旅体发展高质量、文旅体产品高水平、文旅体市场治理高效能、群众文旅体生活高品质。
记者:推进文化地标工程建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陈宏:我们将精心规划建设良渚文化艺术走廊,将良渚博物院、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文化明珠”串珠成链,建设具有世界影响、余杭特色的历史文化集群,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科创文化时空交错、交相呼应。今年将启动良博院二期、文创商务中心(暂名)、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等项目,计划总投资估算28亿元。希望余杭市民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的硬件设施、精神大餐、文化盛宴。
邵素萍:未来科技文化中心既是文化活动的载体,也是余杭的“人文之窗”,余杭将加速分步推进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建设。其中,国际体育中心作为我省专业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包括60000座满足国际足联标准的专业足球场、19000座满足国际赛事标准的专业体育馆、800座区级游泳馆等,建成后余杭可以承办更多国际一流赛事。我们还将通过完善东西部镇街综合文化站、打造“余阅”空间等方式,促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配置完善、均等均衡、品质共享的城镇地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乡村地区“30分钟文化生活圈”。
记者:除文化地标工程,下一步还会有哪些举措,全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心?
陈宏:余杭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要守好红色文化根脉、赓续传统文化文脉、把握时代文化动脉,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将挖掘和守护好仁和西镇区委旧址、五常“五九批示”精神、仓前“四无”粮仓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擦亮“樟树下议事”品牌,做深做透“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红色溯源文章。持续做好良渚申遗“后半篇文章”,提升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华文明圣地的国际辨识度、世界影响力。高水平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余杭段)建设,展现“千里运河、美在余杭”锦绣画卷。打响径山文化品牌,整合“径山茶宴”、沈括故里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宋韵文化金名片。持续打响“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品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化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实施文艺精品“攀峰”工程,发挥文艺基金撬动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阅读延伸
文化地标工程:启动实施良渚文化艺术走廊工程,包括建设良渚博物院二期、文创商务中心(暂名)、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等项目,打造连接良渚博物院、杭州国家版本馆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重要节点。启动实施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工程,规划建设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国际体育中心等公共配套项目,打造杭州新一代城市公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