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开栏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伴着这个底蕴深厚的称呼,迈上“区政合一”新征程的钱塘正在杭州之东阔步前行。
江水浩荡,传来的都是铿锵有力的发展强音;那奋力击楫的每一朵浪花,都能照出你我奔跑的身影。从曾经的产业先行到如今的产城融合,十年光阴岁月,钱塘大地的发展令人惊叹。
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激流中,每一个钱塘人都是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奋斗者。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我们这十年·晒出钱塘答卷”,聚焦钱塘的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等多个方面,翻阅钱塘十年发展的幸福答卷,感受美好生活背后的奋进力量。
坐上地铁8号线,陈小军开始了新一天的通勤上班路。从河庄路站上车、到文海南路转一号线直达彭埠,河庄街道建设村土生土长的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出行方式。“以前只能开车,现在家门口有了地铁,上班就方便多了。”老陈感慨道。
交通,搭建起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支撑着城市向外向上生长。老陈的便捷上班体验,正是十年来钱塘交通建设事业不断完善、无缝衔接市中心的最好印证。
从最初4个站点到“三铁齐发” “轨道上的钱塘”越跑越远
把时针拨回到10年前,坐地铁出行对钱塘的居民还是崭新体验。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下沙区块得以与主城区一起迈入“地铁时代”——下沙西、金沙湖、高沙路、文泽路,这就是位于钱塘范围内最早的4个站点。
而在地铁未开通前,快速公交B1线是下沙大学城唯一能够直达武林门的公交线路,同时也是全市最挤的线路之一,高峰日客流量超10万以上。曾驾驶过B1线通道车的司机沈昌惠开玩笑说道:“我们开玩笑说敢来坐B1线通道车的都是力气最大的,上车时手臂、关节都要用上力气的,不然根本挤不上。”而在中国计量大学09届学生李适焱的记忆中,“每次国庆假期挤上B1,公交卡都要从后门递到前门刷卡后再递回来,乘客的四肢和躯干全都挨着架着,连留给人摔倒的空间都没有了。”
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下沙学子关于挤B1的共同记忆成为了历史。又过了一年,德胜快速路全线开通,下沙从此有了第一条高架,同年之江东路钱江新城段顺利开通,1号线下沙延伸段主体也开始施工……如今,已有三条地铁线经过钱塘,覆盖核心区域的地铁出行网络初步形成;此外,钱塘高铁站已于今年3月完成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规划车场规模6座站台11条轨道线;新建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机场高铁项目)也于今年1月实现萧山机场段先行开工。
从“城”到“圈”互联互通 便捷快联路网助推产业发展越来越快
4分多钟,一首歌的时间,家住下沙、工作在义蓬购物中心附近的徐女士便完成了每天从钱塘江“穿腹而过”的例行“打卡”。“比以前走江东大桥过江,至少节省了15分钟。”
这样的改变,归功于今年7月开通的钱塘过江隧道。
钱塘跨江布局,“顺畅过江”不仅是钱塘人心底的呼声,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就拿大家熟悉的江东大道来说,近年来钱塘就做了不少工作:比如2019年拆除老下沙东和江东大桥两个收费站,免除“取卡还卡”不便;比如今年完成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二期,推动钱塘快速路等全线贯通,使得“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基本成型。
此外,钱塘还在加快完善普通国省道网、城市快速路网、内河水运网,借此打通与嘉兴海宁、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等周边地区物流通道,进一步衔接长江经济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一条条交通干线从无到有、从线到网,如流光溢彩的“绸带”,带动的不仅是“城”与“圈”的互联互通,更为钱塘建设经济增长极注入了新动能。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钱塘未来的美好交通局面,更加引人畅想。
数读钱塘交通
钱塘区已建成地铁1号线、7号线、8号线3条,运营里程41.6公里,地铁站20座;路网总长11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60.2公里,城市道路620公里,快速路48公里;
钱塘区已有公交公司1家,公交车337辆,运营里程545公里,开设常规公交线路46条,其中区内线路39条,主城区连接线4条,市外连接线3条;
开设公交定制专线85条,累计为12所学校开通42条求知专线,为19家企业开通43条定制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