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当好全市领头雁 成为全省排头兵 争做全国先行者
发布时间:2022-09-29 09:25:44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杭州日报讯 9月28日,萧山区举行“杭州这十年·萧山”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共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介绍了十年来萧山牢记殷殷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投身“两个先行”,努力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的探索与实践,并和萧山区委副书记吴炜炜一同回答记者提问。

萧山是一方被寄予厚望的热土。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13次莅临萧山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对萧山做出了“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示,要求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这是习近平同志为萧山量身打造、指路引航的总纲领、总方略,始终指引萧山奋力打造“八八战略”在县域层面的实践样本。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这十年,也是萧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萧山以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风姿风采,坚持“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开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奏响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这个新时代萧山发展的最强音。

记者: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萧山调研,寄望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这些年来,萧山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走在前列,萧山有哪些优势?

姜永柱: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将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动能,我们有信心更有优势。重点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优势:

一是亚运盛会的主场优势。作为亚运筹办主阵地、主战场,即将举办的杭州亚运会是萧山走向世界的再次精彩亮相,是萧山进一步擦亮城市金名片、提升城市首位度、增进城市自豪感的难得机遇。萧山坚决交出“迎亚运”满分答卷,有效放大峰会、亚运两个大事件的双重叠加效应,谋早谋深谋细“后亚运”发展路径。

二是重大战略的先发优势。萧山是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首批试点,是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最大区块,拥有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金字招牌以及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等一批成长型、创新型发展载体。特别是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专题调研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要求坚持“省级支持、市级统筹、区级管理、机场共建”的总体思路,将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形成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战略优势进一步放大,将为萧山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而持续的推动力。

三是民营经济的本底优势。民营经济是萧山的独特优势,截至目前,全区拥有22万余家市场主体,诞生了2家世界企业500强、4家中国企业500强、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形成了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五企”梯队布局全、数量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始终是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基础和最强底气。

四是萧山精神的内生优势。作为浙江“红色根脉”的源头坐标之一,萧山人民肩挑背扛、围垦造田,创造了“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完成乡镇企业转制,推动工业冲千亿,实现了从农业小县向经济大区的转变。“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神已成为萧山人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的集中体现,成为萧山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根本保障。

记者:浙江是全国唯一一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国家试点。近年来,萧山系统重塑行政执法体系,加快构建行政执法新格局,前不久,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理论研讨会也在萧山举行。请问我们有哪些具有萧山辨识度的“硬核”成果?

吴炜炜:27日召开的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大会当中,萧山区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区县上台作经验介绍,按照“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全省影响力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硬核’成果,争做全省示范样板”这一目标,我们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萧山辨识度的“五个一体化”。

一是以执法队伍一体化,实现行政执法权责统一、事项清晰。以“两剥离、两集中”的思路,全面形成“1+8”执法队伍体系,实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全覆盖,队伍精简65.2%,执法力量下沉到镇街达77.3%,下沉人员“区属镇用共管”。同时形成“执法目录总清单+综合执法清单+专业执法清单”的“三张清单”,让镇街有责有权、依法行政,改变了原来镇街“看得见、管不了”的难题。

二是以办公场所一体化,实现执法队伍管理统一、高效协同。区级层面,我们整合了“1+8”执法部门业务指导力量,在区统一协调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同时以“一办两中心”建设为抓手,强化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指挥、协调、监督,缩短整合执法力量之后执法处置的“迷茫期”和知识储备的“真空期”。镇街层面,在全区22个条件具备的镇街,整合建立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执法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镇街基层治理服务综合体,让基层群众“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

三是以指挥管理一体化,实现执法监管平台统一、流程再造。一方面,我们加快省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推广使用,并与“基层治理四平台”联动贯通,实现事项执法“一屏掌控”、“一键直达”、执法全程留痕。另一方面,出台投诉举报类事项受理交办和区级行政执法部门派出机构工作任务交办等2个新机制,将投诉举报、执法行动、日常监管、部门任务等交由镇街先行处置,再由上级业务部门“多对一”进行指导,实现基层治理系统重塑、管理体制重构、流程再造。

四是以“综警网”一体化,实现治理力量行动统一、高效处置。我们做深区级“瘦身”、镇街“健身”文章,把下沉力量、镇街力量和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有机整合,推进镇街“综合执法、警务警力、基层网格”三支队伍一体作战、一体管理、高效处置,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

五是以监督评价一体化,实现执法效能指数统一、精准画像。建立职责透视平台,构建群众满意度指数,对行政执法进行“全景呈现、全面画像”,实现由“案结事了”到“群众满意”的转变。聚焦“四类群体”,从执法效率、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温度等“四个维度”,以“现场即评、季度抽测”两种方式,对综合行政执法进行“分层+分类、定性+定量”的评价,通过“以评促改”做深做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自8月以来,共完成满意度评价359人次,群众满意度为86.96%。

记者:伴随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湘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落地,外界对萧山的传统认知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请问,萧山在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生态方面都有什么布局和具体举措?

姜永柱: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落地,更有力重塑了萧山的城市形象、产业业态和增长动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加快推动萧山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成为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和杭州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并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出实招、见实效。在前沿科研和重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有效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全力建好全国唯一的12英寸CMOS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全省唯一的农业生物领域省级实验室湘湖实验室,充分发挥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等创新平台功能,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二是在激发主体活力上出实招、见实效。以恒逸全球创新中心为代表,推动总部企业创新型功能总部回归,着力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创新梯队。未来五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以上,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双倍增”,力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32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三是在创新产业培育上出实招、见实效。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推动汽车零部件、纺丝加弹等9个重点细分行业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力打造“中国视谷”产业地标、省级6G未来产业先导区等一批具有萧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到2027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跻身全省第一梯队前列。

四是在创新人才引进上出实招、见实效。实施更加开放有效、更具穿透力的人才政策,推进“百名”院士专家、“千名”领军人才、“万名”青年英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产业领导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积极构建“引育留用管”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实现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总量“双倍增”。

五是在创新生态营造上出实招、见实效。以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创建为引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培育、运用、服务和保护。更好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各类科创载体,未来五年建成创新空间1000平万米以上,打造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全力打造最优政策环境。

记者: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杭州的千钧重托,也是向世界全面展现“两个先行”标志性成果的重要窗口。作为亚运会的主阵地、主战场,萧山亚运筹办都做了哪些工作?给萧山百姓又带来了什么?

吴炜炜:萧山不仅是亚运“三馆三村”所在地,还有17个亚运场馆和4个功能中心,数量为全省最多,约有四分之一的亚运金牌将在这里产生。作为亚运主战场主阵地,萧山紧紧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工作目标,从“高水平、多方位、全社会”三个方面全力以赴抓好亚运筹办工作。

一是高水平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从2017年开始,萧山围绕亚运筹办,全面提升萧山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8个主责场馆建设和赛事功能验收全部完成,场馆周边环境整治基本完工。全速推进萧山区22688交通大会战建设,形成了集“地铁+高铁+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构建“四横五纵一连”快速路网,绕城范围内快速路网基本建成。

二是多方位推进赛事环境整治。萧山制定了《萧山区亚运城市环境提升专项规划》,全面统筹场馆周边、道路街面、城市家具、夜景照明等6大方面环境提升。以3个100天为阶段,实施10大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全面提升萧山亚运城市环境。

三是全社会扩大亚运主题宣传。萧山举办“当好东道主 文明迎亚运”启动仪式,开展“你我一起 精彩亚运”8大行动35项子活动,推出“墨韵亚运”等6大系列文化活动和“乡村运动十二季”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同时实现村社亚运元素全覆盖。

当然,我们不仅要为萧山留下亚运记忆,更要让萧山人民群众共享亚运。

一是共享更便捷的交通体系。萧山国际机场三期工程T4航站楼开启国内航班试运行,萧山范围内的杭州铁路南站、6条地铁及轨道线路均开通运营,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已通车,时代大道等8条快速路建成通车,一批主干路、支小路、断头路也将被提升完善,将共同构成萧山的半小时交通圈。

二是共享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我们以亚运会为契机倒逼城市环境品质大提升,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风貌,做到“美丽萧山迎亚运”。用最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保障、慢行交通网络、人居环境品质、城市国际化标识、人文氛围等工作,让萧山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条河流、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亚运期间的优美风景。

三是共享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我们加快“五馆合一”城市文化公园等建设,开展“文化管家”“你点我送”等文化惠民活动。引进培育更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浙大二院新院区、省妇保钱江院区建设,推进区二医院迁建工程,争取亚运前实现公办中小学区级体育特色学校全覆盖。

四是共享更便捷的体育资源。目前,我区各场馆已全部对市民开放,正有序开展亚运萧山体验官等公益活动。此外,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桥下空间等建设提升健身设施,打造10分钟全民健身圈。

记者:今年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萧山已经成功入选“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我们注意到,今年萧山第十六届二次全会跟以往有些不一样,重点聚焦“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这件“关键小事”,请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具体有什么举措?

姜永柱:我们把城乡现代社区建设这个“小主题”放到区委全会这个“大场景”下谋划推进,主要出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践行殷殷嘱托、推动“两个先行”落地见效的题中之义。我们认为,建好城乡现代社区是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的“最后一公里”,是“率先实现现代化”大道至简的方法,是对“两个先行”的最有力贯彻,是对“两个确立”的最忠诚拥护,是对“八八战略”和殷殷嘱托的最生动践行。

第二,这是加快“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发展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赛道。我们认为,城乡社区是“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浓缩版、精华版,是推动萧山城市能级大提升的关键小支点。当前的萧山,城乡社区数量大、类型多、场景全、特色鲜明,优势得天独厚,为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提供了最佳试验田,能够快出经验、多出经验、出好经验,实现后发先至、“弯道超车”,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走在前列。

第三,这是除险保安、夯实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底盘。萧山是浙江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县(市、区),如何做好庞大人口基数上的社会治理,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守好了社区“小门”,才能守住千家万户的“家门”和防疫安全的“大门”。因此,总体而言,萧山加快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既势在必为,又大有可为。

下一步,我们推进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将按照“彰显萧山辨识度,勇当全省排头兵”的总要求,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标志性成果全省领跑。高质量打造一批展现中国风采、江南韵味、萧山特色的全省一流现代社区。到2025年,全区要建成未来社区50个、未来乡村50个、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以上,每个镇街都要有拿得出、叫得响、记得住的共同富裕基本单元。二是现代化水平全域跃升。到2025年,全区要建成五星级城乡社区100个、四星级城乡社区200个,实现三星级城乡社区全覆盖。三是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让群众在身边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典型场景中,全面增强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在具体推进中,将坚持立足萧山抓落实、跳出萧山作示范,健全“六大体系”,打造“六大单元”,加快形成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样板。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从2012年的1542.5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2011.62亿元,年均增长6.9%;

财政总收入从230.68亿元跃升至564.98亿元,年均增长11.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22.68亿元跃升至343.03亿元,年均增长12.4%。

十年来民生支出由83.42亿元提升至228.2亿元,连续多年财政支出七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3.5∶61.4∶35.1优化为2021年的2.9:38.5:58.6,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转变。

城镇化率由64.33%提升至80.90%。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5935、46657元,年均增长分别达8.5%和9.6%,收入倍差由1.95缩小至1.63。

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4.63万户增至2021年的20.3万户。2012年以来累计20家企业成功上市,2021年末上市企业总量达31家。全区现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企业500强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燕 方亮 萧山微融圈 毛越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