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你们肯定听说了吧?10月1日开始,像私家车这样的非营运小客车,10年内只要上线年检2次就可以了。”钱春花翻出了十来天前自己转发到朋友圈的一条消息,“我都养成习惯了,每次有政策变化就转发一下,都是大家蛮关心的事情嘛。”
作为杭州交警支队车管所民警,钱春花在古墩路699号工作了19年,她主要的工作是办理如新车上牌、补领行驶证等车管业务,都是和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而对于这样为老百姓办事的一线工作岗位,现在杭州人习惯用一个词去概括——窗口。
在办事窗口从“小钱”升级到“花姐”,钱春花最大的感受就是见的人变少了,可每天能够完成的业务量变多了。“是在服务老百姓这件事上的一次次改革,带来了这样的变化。”这位同事眼中的“业务百事通”说道,“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对我们也是一件好事。”
2012年6月29日
今天光是新车上牌就办了70个左右,有点累。不过,新来的小姑娘好像更辛苦,第一次去大咨询台,进进出出那么多办事的人,一天下来,她的喉咙都有点哑了。没办法的,想要在窗口坐得稳,这关是必须过的。
2012年,钱春花刚过而立之年,儿子也才2岁,可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她已经磨炼了八九年,算是中坚力量了。“回头看看,那几年算得上是窗口受理业务量的巅峰期。”她说,当时能办理车管业务的渠道还是很有限的,“就拿驾驶证换领来说,你必须带着一堆证件、材料来现场办,没其他路好走的。”正因如此,一天之中,钱春花和同事几乎无法抽身,不停办理着各种各样的业务。
虽然当时已经建立了信息系统,可敲击键盘的同时,窗口工作人员还是离不开纸笔。“复杂的业务往往需要办事人提供多种资料,还要跑几个窗口,环节多了,难免有人弄错的。”钱春花说,为了方便办事人,她会将需要准备的材料写在小纸条上,让对方一目了然,“一天要写几十张吧。”
在各类业务里,新车上牌是办得最多的。“一个窗口一天办六七十个肯定是有的,忙的时候还不止。”钱春花说。2015年之前买车的杭州人应该都有体会,新车上牌不太轻松,从4S店提车后到车管所,验车、缴税、选号,之后还要提交各种材料,差不多要耗上半天。“一些性子急的车主等得烦躁了,难免拍桌子发火。”钱春花庆幸自己还是颇有亲和力的,她说几句安抚的话,对方多少能把脾气收回去一些。
办事大厅门口有一个大咨询台,是办事群众进门的第一站,咨询台工作人员会逐一询问办事人要办的业务,然后引导分流至对应窗口。因为工作强度大,最能磨炼人,咨询台在车管所内部还有一个别名,叫作“新手试炼台”。“办事群众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你得立即判断事情能不能办、去哪个窗口办,还要能回答群众的疑问。”钱春花说,因此,咨询台能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新来的小年轻跟着师傅学一段时间后,都要独立去咨询台锻炼,过了这关才有资格坐窗口,这是‘规矩’。”
2017年6月6日
最近,我们好像又经历了一次高考:一面是很多办事流程变了,得重新学、重新记;另一面是要把新的办事流程和办事材料整理好,明明白白地告诉老百姓。一切理顺了,以后办事真的只跑一次,对老百姓肯定是件大好事。
2016年底,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最多跑一次”改革。车管业务与老百姓日常出行极为贴近,坐在办事窗口的钱春花明显感觉到,那时起,自己的工作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业务只要跑一个窗口就能办好,有些业务甚至跑都不用跑。”她说,“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把事情办好,材料也‘减负’了,对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好的。”
可对于钱春花这样的工作人员来说,改革之初,担子显得愈发沉重了。车管所里的业务,他们得全部梳理一遍,整理出每一项业务的所需材料、办理地点、具体对接方等信息,制作成业务清单,以官方指南形式发布。而在继续办理窗口日常业务的同时,他们还要做好改革的普及工作,让全体市民了解改革带来的变化。
这是一项很系统的工作,操作起来更是复杂。那段时间,钱春花每天都带着厚厚一摞资料回家,一边梳理,一边将内容录入数据表。“改革开始了,印刻在脑子里十来年的很多办事流程都变了,我得把一部分经验忘掉,再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她说,为此,她每天晚上挑灯看书,就像当年迎战高考一样,“那时候,我的小女儿才1周岁多,还得顾着她,要不是家里老人帮我一把,我还真是喘不过气来了。”
这场“高考”让业务素质本就过硬的钱春花实现了“知识体系重构”,综合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以前日常操作的业务,她自然是熟门熟路,而有些接触很少的业务,因为整理业务清单,也实现了查漏补缺。“肯定有老百姓会问的,我得提前把功课做足、做全了。”她说。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化,钱春花发现,来窗口办事的人变少了,而窗口能办理的业务种类却越来越多。2020年,随着杭州“一窗通办”的推广,老百姓可以到车管所办理户籍业务,也可以到派出所补换驾驶证。“当时不少人都觉得挺新奇的,办完业务后还会特地拍个照,发一条朋友圈呢。”钱春花说。
日子久了,钱春花身边的年轻同事越来越多,“花姐”这个称呼也成了高频词。年轻同事遇到疑难都喜欢问她,因为她业务精熟,有问必答;在窗口工作受了委屈,同事也会找她倾诉,因为她性格随和,也会劝人。“坐窗口的,受点委屈很正常,关键是自己的心态要调整好,有些话不要往心里去,把事情办好最要紧。”钱春花说,这么多年,她始终觉得有一点很重要,“万一有什么事情真的没法当场出结果,一定要记一笔,了解清楚后再电话回访,无论业务能不能办,都要给个交代,这样人家就知道你是真心实意在办事,哪怕事情办不了,心里也会舒服很多。”
2022年6月16日
现在连电动自行车的号牌都能够“云申领”了,忙肯定会忙一段,但我们都不怕了。浙A区域号牌“云申领”那会儿,工作量那么大,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这点事,都不算什么。
2021年初,钱春花和同事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忙碌的时刻。当时,杭州正式发放浙A区域号牌,并历史性地推出了“云申领”的线上服务。“云申领”的出现意味着,申请区域号牌的市民只需要在线上提交材料和申请,审核通过后就能在家等车牌快递上门。这一举措对于新车车主来说是轻松了,一次都不用跑,可对于车管所来说,压力陡增。机动车号牌“云申领”在全国是首创,没有经验可借鉴,如何顺利完成申领流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车管所临时成立了网办中心,根据职能分组,经验老到的钱春花自然成了中心的骨干力量。
钱春花在网办中心负责的是对车主上传信息进行校验的工作。根据规定,新车申请区域号牌时,车主必须拍摄车辆多个指定角度的照片,在线提交审核。虽然系统界面对于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可在开放“云申领”的头几天,车主上传的照片令人头疼:有的角度不对,有的连车辆外观都没拍完整,还有的经过工作人员附注提醒二次提交,可问题依然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思路,其实线上线下都是一样的。”对于多次提交都未通过的车主,钱春花和同事会通过电话指导对方如何正确拍照,“对年轻人来说,界面上的提示就足够了,但对于年纪略大的车主,电话沟通可能更直接有效。”
经过“阵痛期”,“云申领”模式日益平稳。去年9月1日,浙A号牌也开通了“云申领”。今年6月中旬,“云申领”再次拓展覆盖面,电动自行车号牌也可以线上申请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办事窗口开到了杭州人的手机上。”钱春花说,9月,大儿子刚上初中,小女儿也进了小学,她以后得更多地关注娃儿们的成长,“办事方便不糟心,大家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生活才更美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