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能上能下”关键在“能下”
发布时间:2022-09-21 11:50:4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规定》明确指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很生动的说法:“庙只有那么大,菩萨只能要那么多,老的不退出来,新的就进不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是一个老问题。早在1962年,邓小平同志就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对干部就是包下来,能上不能下。现在看来,副作用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实施7年来,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干部队伍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然而又诚如中组部负责人就《规定》回答记者提问时所指出的,尽管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过硬的,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是有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躺、推拖绕躲,严重贻误事业发展。也就是说,解决领导干部“下”的问题,依然是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一环。

干部“下”,应该针对哪些情形、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如何做出妥善安排,等等,《规定》都做了较为周密的制度设计。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不在后续安排,而在于如何确定谁是庸者、劣者、不适任者,年龄、健康、违纪、问责等因素是较容易把握的,而政治上是否过关、能力上是否过硬、有没有担当、敢不敢作为等等,把握起来就有难度,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平平无奇,搞起政绩工程、形式主义来花样百出,拉起关系来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确实需要各级党委别具一双火眼金睛。这双“火眼金睛”要把“群众的眼睛”纳入进来,用好民主评议、信访举报等考察干部的工具,谨防某些程序流于走过场、走形式。

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关键在“下”,而“上”同样重要——那些庸者、劣者当初是如何“上”去的呢?在选拔任用环节将庸者、劣者筛选出来,避免导致“下”的问题,是比能上能下制度更加靠前的关口。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