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商铺“信用+基层治理”场景
每日商报讯 商家拥有“诚信指数”,可随时查询信用报告;消费者扫码即可对商家信用打分;商家配备“信用印章”,退伍军人、社会志愿者扫码可享受消费打折优惠……昨天,“开门大吉”2.0版本上线试运行,这些都是最新场景。
去年以来,米市巷街道探索新型数字化街区管理模式,这次的全新升级,是以“信用+基层治理”模式融入街区治理,以信用赋能打造共富街区。
消除“他治”传统短板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米市巷街道地处武林商圈核心区块,以湖墅南路为主线,两侧及支干道分布店铺近千家,密集度高、业态复杂、监管难度大。
“这些商铺类别较多,有餐饮、服装、零售、中介等,涉及治安、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环境卫生、文明管理等,社区网格员花了大量时间上门逐户检查,但是管理效果甚微。”米市巷街道区域发展办副科长张毅介绍。
为了创新管理沿街商铺,街道下了不少功夫,构建“线上+线下”双重管理模式。
去年11月,街道上线了“开门大吉”小程序,这是一个数智化管理平台,实现“商铺自查、管家查询、社会监督”闭环管理,从“他治”到“他治+自治”过渡。
“要让商家守规则,首先要让商家明白规则。”张毅介绍,“街道根据商铺日常管理内容,梳理出‘三安两保一文明’即治安、消防、食安、保洁、保序、文明六方面内容,120余条管理清单。”
知道了规则,如何让商家长期遵守?“开门大吉”创建商誉积分评价体系,“每个商家只要每天点点手机自查即可,让商家一起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张毅说。同时,“开门大吉”开设“顾客评价”窗口,进店消费顾客可对商家进行五星评价,对商家存在各类食品卫生安全、消防隐患等问题可进行线上举报,实现社会公众监督管理。
除了线上,线下组建了全科“商铺管家”队伍,每个“管家”每天要服务130-140家商铺,巡查商铺进出人员登记等。
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
创建“信用+基层治理”米市场景
自2021年11月运行以来,“开门大吉”已完成800余家商铺账户注册,注册率接近100%,日活跃度达到90%以上,每日产生自查、巡查、整改信息数万条,商铺涉及警情、信访件同比下降了20%以上。
这样的一组数据,让大家看到了双向奔赴的力量。今年,在“开门大吉”基础上,引入信用元素,通过“信用+”,进一步完善“他治+自治”基层治理模式。
2.0版本到底哪里进行了更新?记者发现,它的界面进行了全新升级,不仅可以看到商誉积分,还有综合客评、月诚信指数等。
张毅介绍,它构建了商铺信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创建商户信用自我管理的全新渠道、植入基层多跨协同治理的信用接口、打造激励商户诚信守信的正向推手。
值得一提的是,商户拥有信用综合评价体等级。不仅有杭州市企业信用分等级,还有日常管理的“诚信指数”等级。商户可以通过参与守信自律、整改效率、崇信践诺、文明守法、公众满意等板块活动,获得自己的“诚信指数”分。
同时,商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信用报告查询、信用修复等,创建了商户信用自我管理的全新渠道。“诚信指数”高,可以兑换诚信大礼包,比如去大吉商城兑换产品、容错卡给予一次容错机会、多重满减的金融礼包、信用礼包等。
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为抓手,米市巷街道结合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智治化、现代化新格局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推出多元共治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