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职业教育法》出台和浙江省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全省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共识。这其中,要抢抓机遇、抢占高地,走出一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数字化改革是重点,是推动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业态的关键一环,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具体考量。
要聚“合力”,打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改革的话语体系。
数字化改革是浙江职业教育要继续走在前列,奋力打造展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重要窗口”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长学制改革,还是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都是这其中服务终身教育、就业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变量。特别是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了育人体系、办学体系、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教学体系等五个体系,其中统筹谋划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方向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更是要用数字化改革的思维来系统谋划与推动这一场“扩中”“提低”的职业教育改革。
打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改革的话语体系,必须要广泛凝聚共识,统一工作的指导思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起系统化和数字化的理念。要运用新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技术,渗入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科研、安防、服务、培训等多领域、全过程,打通两者“任督二脉”,深化数字化改革的观念以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有辨识度的现代范式,实现从粗放的标准化培养向精细化个性化培养的结构性人才培养变革,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要修“内力”,耦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改革的“智治闭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经历了“最多跑一次”、数字化转型再到数字化改革的迭代过程,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最多跑一次”校务服务平台、校区智能物联、驾驶舱等场景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校园数字化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也较大地推动了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从“人治”到“数治”和“智治”,数字化改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智治闭环一旦耦合,可以解决跨部门协同度低、管理效能不高、工作链条偏长等信息化过程中的很多历史问题,实现职业教育内部治理体系主体的协调、一体化的联动。数据共享最大化和平台对接最优化是其逻辑起点,职业院校需要勤修内力,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增加投入。通过建立信息数据资源系统,实现数据接口的实时对接,支撑高并发应用场景,加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效度,切实提高数据效能,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持,达到业务模块的集成整合,形成跨部门、跨系统的全校信息查询、事务办理的“一网通”“一码通”。同时通过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增强整体网络安全防控能力,建立更为可持续性的“数治职教”“智治职教”治理新模式。
要添“动力”,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改革的内生机制。
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的先行省和职业教育基础好、起点高的大省,数字治理赋能教育发展,是全省职业教育的核心驱动力。
要激发两者的赋能优势,必须要进一步认清其中的动力,从而形成内生机制,产生优化叠加的实际效果。
新职教法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要认识到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充分抓住契机,通过数字化改革,突破职业院校传统认识上的限制,拓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等领域的疆域,搭建产教融合的多种形式的平台,为产业工人或农民群体提供教学更智能、实训环境更丰富、学制更灵活的个性化学习基地,在更广范围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通过加快推进“互联网+产教融合综合体”的建设,理顺产业、岗位、专业的逻辑关系,提升教学研产一体化,为企业深度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给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增光添彩。
更要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潮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成果转化为可变现的产品进行推广,用数字技术促进校企和区域之间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建设提升教学和生产的双向数字场景,与浙江经济、产业结构同频共振,真正为社会创造效益和财富。(作者系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