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未来社区如何共建共治共享?良渚文化村社区交出“样本”
发布时间:2022-09-08 09:51:15

未来,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代表着重塑,意味着变革,是与过去不一样的无限可能。

从规划之初的“一张蓝图”,到22年深耕的“村民文化”;从2021年5月创建浙江省第三批未来社区,到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成功通过省首批未来社区验收,良渚文化村未来社区积极打造“治理、生活、文明”共同体,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聚焦老小打造美好生活

“这里场地又大又漂亮,我经常和姐妹们约在这里。”胡阿姨口中的“场地”,正是良渚文化村的婴幼儿成长驿站,这里有整齐的桌椅、先进的教学设施、富有童趣的园舍,还有婴幼儿早教指导与服务。

“一老一小”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良渚文化村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通过公共服务空间的提质扩容,补齐配套短板,全面打造服务现代化生活的硬件设施,以数字化赋能社区邻里服务,完善5-10-15分钟生活圈,构筑“家门口的睦邻友好”。

社区构建了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邻里中心一楼有老年食堂,提供线上线下便捷点餐服务;二楼是社区智慧健康站,设置全科门诊、中医门诊、专家门诊等临床科室,以及放射科等医技辅助科室;三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日间照料和24小时全托服务区,为所有入住长者建立健康档案、个性化定制康复计划。

人人为师引领全民学习

8月末,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村民学堂”春季班顺利结业,在丁秀娟老师的带领下,张阿姨学会了手工钩编。“看,这就是我编的包包。”张阿姨告诉记者,“‘村民学堂’的课程不仅丰富,还很贴心,不但安排了线下体验课,还有线上课,真的很方便。”

据悉,“村民学堂”有10大版块、共计60门课程,涵盖人文艺术、户外运动、家庭亲子、手工实践等课程。“因为志趣相投,很多居民在一起学习交流,久而久之邻里关系更亲密了。”丁秀娟说。

通过整合社区“四点半课堂”“村民教室”“良渚学堂”“村民书房”、大屋顶晓书馆、美丽洲堂公益图书馆、随园嘉树阅览室等空间资源,良渚文化村社区配置了1000余平方米的复合型幸福学堂和1300余平方米的共享书房。社区还积极挖掘专技人员、知识分子建立达人资源库,通过志愿者授课的形式开展兴趣活动,倡导“人人为师”的学习理念,实现内部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自2012年开课以来,已有100多位村民讲师、4000多位村民学员参与其中。

村民公约传递文明自治

“邻居见面主动问好;邻居长时间不在家时,我们帮助照看,遇有异常,及时告知管理人……”2011年,良渚文化村“村民”自发订立全国首个城市社区《村民公约》。其中有不少现代元素,比如:车头向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使用牵引带遛狗。在行文措辞上,也将“不可以”“禁止”等否定性表述变为“我们会”“我们乐于”的主动性表述,让“村民”们备感亲切。

《村民公约》加速了社区深化共建、共治、共享,“阳光议事”机制应运而生。在党建引领下,“阳光议事团”由社区、居民、律师、开发商、物业五方构成,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小到居民养猫、树木修整,大到涨物业费、划停车位、疫情防控等,都拿到“阳光议事团”议一议,形成方案后公示征求“村民”意见。良渚文化村社区党委书记徐一峰介绍,如果居民有投诉,可直接通过手机小程序上报,由物业运营人员处理,若不能处置可上报社区,居民还能对处理进行评价,形成闭环。

“阳光议事”,议出了和谐邻里、美好生活。从《村民公约》到《疫情公约》《停车公约》,良渚文化村打造的未来社区,仿佛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根据居民的需求与期待不断更新。如今,这里不仅是生活的共同体,更是文明的共同体、命运的共同体。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记者 朱筱 通讯员 孔中华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