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善。
9月5日不仅是“中华慈善日”,也是“国际慈善日”。1997年9月5日,将毕生献给人类慈善事业、享有“全世界穷人之母”美誉的特蕾莎辞世,为了纪念她,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9月5号定为“国际慈善日”。
传递爱心,与善同行。今年我国迎来第七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
9月5日这天,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发表万字长文,探讨中国“互联网公益”的发展、换挡、变革。十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公益,经历了探索、勃兴、反思、再出发……作为知名的互联网公益平台,腾讯公益已开启一场新变革,决心以“公益用户”为中心,培育许许多多的长期理性捐赠人,寻找未来更广阔的公益之路,让“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如今互联网公益模式,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一种以“99公益日”为代表,一种以“水滴筹”“轻松筹”为代表,都是让公众普遍参与慈善公益。
“水滴筹”因着巨大的筹款能力和影响力,屡屡站上网络的“风口浪尖”。截至2022年3月末,有超过4.03亿人通过“水滴筹”累计向近250万名患者捐赠总计约509亿元——“509亿元”可是个巨大的数字!这样的网络众筹,非常便捷,参与者众。在若干个网络筹款平台中,我通过“水滴筹”捐赠是最多的,每次111元,累计已捐赠逾万元。
大病众筹,是“见病人不见捐赠人”的,是典型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多为“路人甲、路人乙”。今年4月,“水滴筹”试运行服务费,按筹款金额3%收取。筹款平台会不会违法进行“雁过拔毛”甚至“雁过割肉”,这往往“让人生疑”,从而引发争议——公众当然不希望在正常服务费之外,捐款有很大比例在无声无息中变成“沉没成本”。
人,是公益的中心;钱,只是公益的载体。与“水滴筹”这样的网络大病众筹平台不同,腾讯公益越来越看到“人”的重要。自从2015年腾讯“99公益日”诞生以来,我国的互联网公益日趋繁荣,如今腾讯公益迎来“换挡时刻”,就是决心以“公益用户”为中心。这符合现代公益慈善的理念,就是“让善者更强,让强者更善”——这是良性的“互益”与“共益”,更是人生的成长与嬗变。
“让善者更强,让强者更善”,这里的善者,既是助人者,亦是受助者,侧重于捐赠人——“更强”与“更善”的捐赠者,一定不是一时一刻的冲动,而是长期坚持的捐赠,积跬步以至千里。这里的“善者”与“强者”,可以是个体意义的,也可以是群体意义的、链条式的。比如爱心助学,寒门学子入学时受到捐助,在学校里成为志愿者,毕业后接过慈善公益的接力棒去帮助他人,最终成长为“善者”与“强者”。
一个很有价值的寒门学子的例子,就是山东德州市齐河县19岁的“外卖男孩”赵春阳,作为大二学生,暑假两个月,不惧高温酷暑,打工送外卖,60天一共送出3474单,赚了17350元。他累计送货里程将近7000公里,体重瘦了6斤,“只希望帮父母分担压力”。有了这些收入,不仅交了新学期的学费,接下来的生活费也解决了……当弱者成为善者,那么,“善者更强”与“强者更善”都有了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