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大运河畔,车水马龙的湖墅南路和莫干山路之间,双荡弄社区因横穿的一条双荡弄而得名。
走进0.9平方公里的双荡弄社区,新加装的电梯、单元楼门前的微景观小花园、充满童趣的垃圾屋……“旧改”痕迹烙在社区的角角落落,散发出温馨的城市烟火气;它又很特别。和很多老社区里常见一群头发花白的“红马甲”不同,双荡弄社区的志愿者,中青少年比例接近60%。
一个老旧社区,何以调动年轻的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日前,我们走进双荡弄社区当志愿者,从中寻找答案。
夏日傍晚,李昱喆和妈妈在社区里巡逻。 本报记者 马赛洁 摄
“除了搬家离开,这支队伍只有加入没有退出”
炎炎夏日的傍晚,我们来到双荡弄社区,一眼就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少年李昱喆和他的妈妈李晓。他们正手持小喇叭播放平安提醒,一边走一边左右观察。在逼近40℃的高温中,两人满头大汗。我们穿上红马甲,加入母子俩的巡逻小队。
巡完湖墅新村,我们来到湖墅南路。“主要是要看看沿街商铺有没有电动车不按规定停放或是私拉电线充电。”李晓正说着,李昱喆突然加快脚步走进其中一家店铺。
原来,女店主从店里接出一个插线板,正在为电动车充电。只见李昱喆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然后对店主说:“阿姨,电动车这样充电有危险,麻烦移到社区指定的区域哦。”“好的好的。”这位女店主有点难为情,马上拔掉了充电器。
“有时候孩子说话比大人管用,附近的居民们都熟悉我们了。”李晓说,一些不太文明的行为,大人去提醒对方不一定听,甚至会嫌志愿者多管闲事,“但小孩喊一声叔叔阿姨再提醒,对方往往有些不好意思,立即就改正了。”
这道“小手拉大手”参与平安巡逻的风景,两年多来每天都会在社区里上演。“每晚6点到8点,五六十户家庭接力巡逻。”李晓告诉记者,一般每周会轮到一次。
双荡弄社区老年人不少,6500余名常住人口中,有1300余名老年人,此外还有近30%的流动人口。社区志愿力量不够年轻的问题,也曾困扰着双荡弄,在2020年初疫情大考和紧随其后的社区旧改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社区周边学校比较多,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住在这里。”彼时,是黄丽娜任双荡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第一年,社区事务庞杂,人手紧缺。如何发动年轻人参与治理,成了萦绕在她心头的难题。黄丽娜在思考中代入了自己:“我也是一名母亲,要怎么样我才愿意走出家门参与志愿服务?”
“天下没有一位家长不希望孩子好,抓住孩子这根‘线头’,就能牵出背后的整个家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黄丽娜在社区居民群内发出了一则“墅小红”亲子志愿者队的招募通知,邀请亲子家庭一起承担社区每天晚上的平安巡逻工作。很快,就有9户家庭报名。
“这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张险峰家庭就是9户报名的家庭之一,他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打那以后,每到周日傍晚,他和妻子便会带着儿子张昱晨一起参与志愿巡逻。“一般每次半小时或一小时,我们尽量将社区的大小路都巡一遍。”
“有一天,学校德育校长在晨会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点名表扬我家孩子在社区做志愿者。”张险峰说,这份表扬,对于向来在学校不算突出的张昱晨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分外珍贵。
不只是张昱晨,双荡弄社区“墅小红”亲子志愿者队所有的孩子都在各自的学校受到了表扬,“这是我们感谢大家付出的一种方式。”黄丽娜说。
不光参与日常巡逻,家长们还被邀请到专为社区居民议事的“荡荡儿圆桌会”,分享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为社区的治理难点建言献策。
两年多来,参与平安巡逻的家庭数从最初的9户增长至62户。目前,双荡弄社区共有“墅小红”志愿者592人,其中亲子家庭62户200余人,社区及共建单位的其他中青少年148人。
“除了搬家离开,这支队伍只有加入没有退出。”黄丽娜颇为骄傲。
“我们希望人尽其才,让每个人充分发挥特长”
“我可以加入志愿者吗?我很有力气的。”
黄丽娜仍然清晰地记得,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大家熟知的杭州“天才翻译家”金晓宇主动要求加入“墅小红”队伍时说的那句话。“我当时和他说,不需要你多有力气,你能发挥翻译和英文特长就好了。”
相比于退休老人,中青少年力量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如何用好这些年轻的志愿者?这是循序渐进的第二个问题。
在黄丽娜看来,中青少年给社区带来的远不只是一分人力,更宝贵的是经验与智慧。双荡弄尽力为志愿者提供各尽所长的空间,让他们在社区的价值得以体现。
穿上红马甲的金晓宇,将《十里银湖墅》这首诗翻译成了英文版,并作为统战志愿者参与社区文明宣传视频的拍摄与录制。社区还张罗了一场分享会,很多居民慕名而来。“虽然不善言辞,但是晓宇已经成了社区的文化宣传使者。”黄丽娜说。
我们正在向黄丽娜请教怎样做好志愿者工作,一位背着相机的男子来到社区办公室找她。“来和黄书记聊聊社区准备做的‘小麦苗来墅说’亲子宣讲活动,具体怎么宣传策划。”男子叫李朝辉,是社区居民,也是杭州市的志愿服务达人。“刚好有一些新想法,就过来转转。”
被社区浓厚的志愿氛围感染,李朝辉搬到双荡弄没多久,就到社区报到。从事自媒体行业的他背起相机,成了黄丽娜办公室的常客,为社区品牌宣传出了不少力。
这样的交流,在双荡弄社区很常见。“我们希望人尽其才,让每个人充分发挥特长。”黄丽娜说。
“我们的意见建议会被倾听、被尊重,还蛮有成就感的。”李朝辉感慨道。和他一样,有了用武之地的志愿者们愈发积极地参与社区治理,并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在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周峰成了社区的金牌调解员;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95后河北姑娘刘默晗,工作之余主动为社区所有凉亭设计了一套提升改造方案……
平时各尽所长,社区遇到紧急困难时,大家又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并肩作战。
今年4月拱墅疫情期间,由于紧急要求7天全员核酸检测,社区人手不够。就在社工们焦头烂额时,张险峰来了、李朝辉来了,日常活跃在社区的中青少年力量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甚至沿街商户们也主动加入了进来。
“每天凌晨5点半就开始忙活,一直陪我们到下午两三点才结束。”双荡弄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陈建峰忍不住感慨社区这个“后援团”的强大:“这样的高强度,他们有的人坚持了6天,一句怨言也没有。”
“每一次前进的步子可能不大,但都很珍贵”
随着年轻志愿者越来越多,社区开始发生一些质的转变。
“现在社区的重点关爱人群,家里都免费安装了智能家居设备。”来到社区办公室时,黄丽娜告诉我们,“这里有个一键报警装置,正要给独居的汪奶奶加装,我们一起去吧。”
跟着黄丽娜和另一位社工樊喻倩,我们来到湖墅新村31幢87岁的汪奶奶家中。樊喻倩拿着一键报警装置,俯身为汪奶奶耐心地讲解:“这个给您装在床头,有什么事情就摁这个红点,我们就会收到信息。”“好!好!”看着汪奶奶不住地点头,黄丽娜放心多了。
黄丽娜告诉我们,安装智能家居设备,提议者是40多岁的居民李斌,他既是亲子志愿者队的一员,也是社区专为重点关爱人群服务的“居民宝”爱心团队的成员。
“几个月前,我们刚好聊起金晓宇和他快90岁的父亲金性勇。”黄丽娜回忆,李斌就提议可以尝试用当下流行的智能家居设备对重点人群进行智慧关爱。“这让我眼前一亮。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生活困难群众总共有20户,是我们的重点关爱人群,他们都能从中受益。”
说干就干,经社区多方对接,金性勇家安装了一台智慧健康宝,他在家自行测血压、心率时,相关数据就会立马传输到社工和第三方养老机构驻点人员的手机端。
助力智慧关爱的并非只有智慧健康宝,社区重点关爱人群家中或是配备了人体活动监测器,或是安装了门窗开关感应器等,一旦长时间没有监测到相关信息,社区便会自动收到预警。
年轻的志愿力量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提出好的建议,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类似的故事经常在社区上演。
“走访完重点关爱人群,他们的需求我们是否可以直接在拱墅区湖墅街道的‘湖数通’数字治理平台上发布?”有一次,双荡弄社区党建联盟单位中青年党员施应红向黄丽娜建议,通过“湖数通”发布需求,志愿者看到后就能直接认领,可以免去社区沟通协调的过程。
“我们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黄丽娜说,试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错,社区还准备把随时发布日常需求的功能,从重点关爱人群扩展至所有居民。届时,谁家有啥急事都可以在“湖数通”上及时发布。
目前,“湖数通”平台即将更新至3.0版,“越用越顺手。”黄丽娜语气轻快地说,双荡弄社区志愿者每一次提出“金点子”并被采纳、付诸实践,都助推社区治理前进一步。“每一次前进的步子可能不大,但都很珍贵,能积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