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会议,这样接地气
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前一晚,浙江大学学生钱成铭做了好久的着装准备。T恤未免太随意,西装又不习惯。最终,他选定了一件浅蓝色的短袖衬衫,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入眠。
7月26日至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在杭州召开。其间,包括钱成铭在内的5名大学生第一次走进省人民大会堂,近距离旁听。“总觉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很‘高大上’,讨论的都是全省大事,和我们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王陈怡娴说。
会场内,国徽高高悬挂于主席台上方,两侧蓝色电子屏无声提示着议程进度。大学生们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认真查看面前电子阅读器上的会议文件。
会议的多项议程中,听取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执行情况的报告最让同学们期待。他们中有的明年毕业,有的正尝试创业,对全省就业创业情况格外关注。
“实施大学生见习训练计划,每年提供见习岗位6万个”“3年来扶持创业15.7万人”“完善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激励措施”……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浙江对广大青年就业创业的关心和支持。
“政府提出要清理纠正新冠肺炎痊愈劳动者的歧视性招聘信息!”浙大城市学院学生方艺霖没想到,前阵子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新冠康复者就业歧视”,在这里迅速得到有力回应,“省人大的报告也提出个别就业歧视现象有所抬头。这些问题是怎么发现的?”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赵乃刚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别看会上的报告才14页,背后是省市县三级人大几个月的联动执法检查。这项检查今年4月就开展了,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赵乃刚进一步解释,就业促进法执行情况的检查,也被称为执法检查,是人大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法律法规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在针对企业的检查中,怎么确保检查结果真实有效?”华东政法大学学生高园圆追问。
赵乃刚说,检查中不仅要听取直接汇报,还会比对社保等信息。同时,人大监督还可以借助人大代表扎根人民的天然优势,“代表们能了解到大量鲜活、真实的一手信息。像我自己就是社区书记,可以通过走访社区企业、居民,将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以建议形式,吸纳到报告里,传递到本次会议上。”
为人民管好“钱袋子”,也是人大重要监督职能。审议决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审计工作等报告,就是本次会议的重磅议程。
上会相关文件有十几个,个别文件有几十页。面对厚厚的报告和繁多的数据,不少同学皱起了眉头。“这监督‘门槛’有点高。”王陈怡娴苦笑。
省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处处长范瑗瑗说,预决算审查专业化程度较高,为了让报告草案更易读,便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加精准监督,省人大财经委专门开发了预算审查数字化应用场景。
屏幕上,报告被转化为一组组图表,点击具体数据还可以对比历年情况。范瑗瑗解释,其中还专门设有教育、社保等重点支出分析板块,“这些都是大家较为关注的民生重点,单独呈现更加便于有针对性地审查。”
大学生们试着在平板上操作,颇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的架势。浙江工商大学的管庆锋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看得格外认真。“公共预算中,每花掉4块钱就有1块钱投入教育,而政府则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0%。报告中对当前财政收支中的不足也都直言不讳。”管庆锋说,“一直以为上会报告侧重宏观,没想到个别问题竟然精准到个位数,每一笔钱确实都精打细算,用到了刀刃上。”
“无论是地铁、之江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这样的重大投资项目,还是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这样的民生实事,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落脚点。”听了范瑗瑗的话,同学们若有所思。
4天的会议,议程紧凑精炼。通过本次旁听和交流,大学生们对人大的认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
“我国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党和国家机关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工作也是如此。”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洪开开告诉同学们,对于重要法规草案、重大事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审议、表决通过前,都需要通过调研、座谈、论证、评估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
“这次4天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每一项议程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满满的都是民声。”方艺霖表示,无论是以人大代表为触角,将监督渗透到每一个重点领域、重点群体身边,还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拿出一本预算审查“明白账”,核心都是人民当家作主、向人民负责。
王陈怡娴发现,原来身边有不少渠道,都能将群众的真实想法传递到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这样‘高大上’的会议,挺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