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以宋韵文化助推美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2-08-08 11:20:28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要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要显著增强全省人民思想自觉、文化自觉,美育是培育青年人形成开阔视野和包容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在美育教学中得到体现、传承和发展,这就要求加强、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打造以宋韵文化涵养的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美育品牌。

以宋韵文化精神实质赋能学校美育

宋韵是指宋代文化艺术中清雅典正的韵律,它既指向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艺术审美,更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精神实质。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着重将宋韵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贯穿美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教育引导学生从“食茶花香”等具体的文化艺术载体中感受宋韵文化的感官之美、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树立审美观念。宋代文化被推崇为中国“雅文化”的高峰,其“雅”不仅表现在诗书琴画等艺术层面,也渗透在焚香、插花等生活美学之中,是艺术风雅与日常精致的统一。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是宋韵文化审美的绝佳之地。部分学校开展“走进宋韵”研学活动,通过游宋庭、品宋香、赏宋服、食宋宴模拟宋人生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宋韵文化,使清雅典正的审美趣味融入学生的知与行,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厚植家国情怀。宋代屡遭外敌骚扰和侵略,内忧外患中涌现出陆游、文天祥、岳飞等一批爱国主义诗人。对宋韵文化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闲情雅趣”上,表达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也是宋代诗词、书画、戏剧等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文天祥的《正气歌》、李唐的《采薇图》就是此中代表。将宋韵文化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挖掘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基于华夏认同的民族精神、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精神、基于社会关切的人文精神等精神实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意识。

坚定文化自信。宋韵文化之所以精彩纷呈,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宋代因海运发达,形成了开放精神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就宋词而言,婉约派与豪放派并存;就宋画而言,宫廷院画与文人画、水墨与设色、工笔与写意同时达到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就戏曲而言,宋杂剧、木偶戏、影戏、南戏等层出不穷。当我们将百花齐放的宋韵文化呈现给学生时,实际上传递的是多元包容的创造精神和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而这正是今天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传承发展宋韵文化,最终目的是以民族自信坚守文化传统,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宋韵文化融入学校美育的实施路径

把宋韵文化融入美育课程体系。围绕宋代诗词、绘画、书法、戏曲、建筑等开设“宋韵文化”系列课程,推动美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学校美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打造一批宋韵文化“金课”。在现有宋韵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选教学素材,编写一批青少年美育读本。中小学教材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注重读本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高校则可直接引进《宋韵文化简读》等研究成果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参考书目,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重点。同时,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纵向衔接,推动宋韵文化在学校教育阶段的渐进式传播。

让宋韵文化丰富美育教学实践。建设学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培育宋韵文化活动社团,组织开展以宋韵文化为主题的校内外美育实践活动,普及推广宋代琴棋书画、焚香茶道、篆刻博雅等艺术活动,定期举办宋韵文化艺术展示展演,加强班级、年级、院系、校际等各层次的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深化馆(院、团)校共建,让校外的宋韵文化资源惠及更多青少年。组织学生走进宋韵文化历史遗存保护项目,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实地感受宋韵文化遗迹,接受宋韵文化熏陶。

从美育视角加强宋韵文化研究。高校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与社科机构合作,建设宋韵文化研究团队、学科团队和人才梯队,培养一批宋韵文化研究名师和研究骨干。充分挖掘宋韵文化中的美育元素,探究宋韵文化融入学校美育的学理支撑与创新发展策略,使宋韵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文化生命力。浙江大学通过编辑出版《宋画全集》,对宋代文化艺术进行了“大规模、专题性、高起点的整理”,填补了宋画整理汇编的历史空白,为高校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作出了示范。同时,以此为契机,搭建相关学术平台,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新领域,有力推进了人文学科建设,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借鉴。

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美育品牌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对宋韵文化的挖掘不能囿于杭城,要跳出杭州看宋韵。通过利用浙江各地的宋韵文化资源,培育推广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学校美育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工作格局,让学生在熟悉的艺术语境中获得审美体验和文化熏陶。比如,宁波高丽使馆旧址、绍兴宋六陵等,都可以成为各地开展学校美育的重要依托,由此开设相关美育课程,编写专门的美育教材,开展体验式美育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美育品牌。

开发数字美育产品。强化数字赋能,重塑宋韵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宋代书画、诗词、建筑等数字化资源库,打造一批可观可感可互动的宋韵文化展示空间。运用VR/AR、裸眼3D、全息影像等技术开发宋韵文化虚拟仿真课程,探索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新方式。杭州市上城区作为南宋皇城所在地,在数字美育产品研发上走在了前列,以“1138走读宋韵”为主题开展线上直播,带领上万名学生和家长同走数字化人文行走地图,共享宋韵八雅,让宋韵文化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建设城乡美育共同体。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到偏远乡村学校开展美育公益服务,通过“互联网+”手段向乡村学校输送宋韵文化数字教育资源,突破时空壁垒,优化城乡美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宋韵文化上的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对接乡村中小学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通过校地合作在乡村建立宋韵文化教育基地,挖掘乡村学校所在地区的宋韵文化资源,开展宋韵文化共建共享。以宋韵美育为切入口,推动城乡之间更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乡村振兴培育优秀的本土人才,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同步推进。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钱天国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