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简单的技术,运用好了,能让我们“看见”彼此的心——
最近,浙江丽水的“分享狂魔”奶奶击中了不少游子的心。在杭州上学的小吴为丽水老家的奶奶安装了可视门铃智能设备,只要一按就可以跟家人通话。于是,摘一束野花、烧一盘豆腐,奶奶把生活日常全都带到门铃前“晒一晒”。
一项简单的技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让长辈看到儿孙的心:不是孩子们不想说话,而是可以用更好的话题来沟通。
雏鸟离巢,有飞往高远的理想。时空差距,让子孙们与祖父辈的沟通少了、疏远了。久而久之,也就越来越缺乏共同话题。
新闻里的奶奶却不一样,她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主动贴近年轻人的社交形式。捧起五六个鸡蛋,捉来一只蜻蜓,奶奶的表现力不比上镜主播差。再看我们身边,有多少长辈已经学会发微信语音,尝试点开视频通话功能。长辈也在努力用“按可视门铃”的方式,敲开小辈的心门。
另一个角度,更是儿孙看见了长辈的心:不是老人家不懂年轻人,而是要用心创造更简单方便的沟通方式。
此前,爸妈的微信朋友圈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即使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许多老年人仍难以识别信息真伪,不仅转发伪养生科学、假国际新闻,更有人受广告页面诱导而上当受骗。
实用层面的“数字鸿沟”也许能逐渐填平,但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还需我们细心去发现。就像小吴所说,“奶奶只是想多和儿孙们说说话”。因此,她们不必学会软件、不必理解网络,简单替代微信QQ的,还有一按即可讲的门铃。
这时,怎样将网络世界“挪为己用”,成为每个儿孙的课题。应对伪养生科学的,是权威的线上问诊;对付“投入小盈利大”的广告,还得是正规的理财平台……不被“懒得解释”“疏于沟通”绊倒,已是成功的一半。
当然,我们也从中看见时代的心: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应该向善连心。
时代在进步,无论老少,谁都回不到过去。运用更多的技术,不可避免。但是,努力使技术向善,为人类创造福祉,让人心相连,却是科技企业、监管部门在每项技术研发应用时更应慎重考虑的。
去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专项行动,浙江也出台了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老年模式”多了起来,字号放大、流程精简、语音提示……就是希望让技术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所用。
这些方式确实可以解决老年群体上网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但进一步跨越“数字鸿沟”,还是要有“代入感”,从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出发,再造应用、重塑流程,正如“一键叫车”功能、“一键进入”客服人工服务,等等。
一个温情的社会,人与人需要彼此“看见”,技术和人心也需要彼此“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