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场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声势浩大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省开展。6月底,行动中的一件典型案件在东阳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赃款高达500万余元;在宁波市公安局破获的老年人诈骗案现场,满满一桌子涉案现金,点钞机都快要冒烟了;截至7月18日,仅金华就打掉犯罪团伙1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16名,追赃挽损1006万元……触目惊心的案例提醒着我们,老年人群体是受骗高危群体,在帮助老年人群体积极拥抱数字生活的同时,也要有效防范涉老诈骗。
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87.52万,打击涉老诈骗任务不可谓不重。“我们是在和骗子‘抢’老人。”一位反诈骗宣传员曾对我无奈地调侃。之所以用“抢”,是因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围猎”花样不断翻新,让老人防不胜防。尤其是防骗宣传从城到乡、从纸面到身边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集结各路公益力量,向“最后一公里”进发,有利于更好地消灭反诈防骗的死角。
这样的公益力量在浙江不乏身影。例如由国家反诈中心、全国老龄办、工信部反诈中心指导,支付宝发起,社会各界公益组织共同参与的助老公益“蓝马甲行动”,组织助老防骗大篷车深入县城、社区、农村,普及反诈知识,教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识别各种涉老诈骗的套路,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截至2022年7月20日,“大篷车”已经开进浙江、江西、安徽三省超过50个县区的县域社区、乡镇村庄,开展了约400场线下防骗集市、助老课堂,直接受益老人超过3万人。
这种“人服务人”的方式看似“笨拙”,却抓住了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介质”——人,比隔空投送的反诈宣传更真实可感。尤其对于偏远乡村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与网络世界和新闻宣传隔得较远,一群志愿者面对面的生动演示,或者手把手的教学操作,可能比一百句“小心被骗”的叮嘱要来得直观好懂。今年这个组织还将走进文化礼堂,借由这个浙江独有的乡村文化载体,让更多乡村老人接触生动的反诈骗宣传。
乐见更多这样的组织出现,乐见各方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守护老人的“钱袋子”。根据《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我省老年人口将进入急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5年,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500万,占比28%左右。这个过程中,一些山区、海岛地区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农村空心化、空巢化对助老防骗工作的需求还会增加。
专业人士分析,涉老诈骗案件呈现出事由多样、手段专业和损害巨大等特点,性质恶劣、危害性强,很容易从单纯的犯罪问题上升为较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遏制涉老诈骗发生任务艰巨,离不开全民的共建共享。以全社会合力挤压“行骗空间”,用耐心热心铸成情感护盾,就能进一步筑牢全社会防诈反诈堤坝,进一步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守护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