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打”“防”结合反诈 捂紧老人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2-07-21 11:00:37

来自最高检消息,今年1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养老诈骗犯罪767件1863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日前也对外公布首批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典型案例,主要涉及养生馆虚假宣传、销售有毒有害保健品、无证经营药品、广告违法等案件。

相关数据及各地典型案例的陆续发布,可谓亦喜亦忧——喜者是对涉养老诈骗的高压严打态势日益形成,忧的是针对老年人的养老诈骗案依然高发。如何进一步铲除“毒瘤”,为老年人捂紧钱袋子,任重道远。

诈骗分子为何总是针对老年人?也不外乎利用这样几个心理特点:其一,老年人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相较单纯;其二,一些老年人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广州增城警方日前在专项行动中就侦破这样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两犯罪嫌疑人在菜市场前开个小店,摆几张老年人按摩椅,以免费领鸡蛋等吸引老人进店,短短一段时间,就有10位老人被所谓增值项目“高额返利”等共骗去237万元。案情似曾相识,手法也谈不上高明,却让老人们入了“坑”。此外,老年人爱从众,一旦案发,往往受害者众多。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案例,案值往往触目惊心。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日前就宣布成功打掉一个地跨湖北、湖南、江苏、陕西、云南5省的作案团伙,以所谓的高额投资回报,共骗取4000余名中老年人投资款近亿元,这当中,很多都是老年人的“保命钱”。

遏止涉养老诈骗,必须坚持“打”“防”结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例,端掉一窝。全国专项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六次部门会商会日前在国家卫健委召开,一个部署重点就是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偏远农村的“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这突显源头打击。而以“打”为前提,更要立足于“防”,防患未然,共治共防。针对各地发布的典型案例等,有必要细细归纳、梳理,哪一类高发易发?哪一类生活场景最容易踏“坑”?都要以最简洁明快语言,明白无误告诉老年人;要创新手段,搭建载体,要像针对电信诈骗那样,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态势;要发动社区、居委会、物业等基层单位,完善老人基本信息,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建好基层反诈屏障。

也要看到,老年人为什么易上当,除前述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心中的情感需求。量个血压、派点小礼物……很容易就建立起了“共情”,殊不知这样一来,也往往一只脚就踏进“坑”里。当老龄化日益加速,如何进一步构建老年友好社会,来顺应老年人健康养生和情感等需求,涉养老诈骗案多发语境之下,其实也突显了这个课题的紧迫性、必要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