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走出一条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之路 杭州持续打造城市绿色低碳经济样板
发布时间:2022-07-15 14:29:13

杭州日报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绿色发展已成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对策。落实绿色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创新成果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环境优先 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滨江区,是杭州市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在打造“创新滨江”“数字滨江”“国际滨江”的关键时期,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开发强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给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带来较大压力。

为破解这一难题,滨江区充分发挥高新区优势,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之路,坚持生态优先、环境立区,以三大污染防治为抓手,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还入选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拟建设名单,为科技助推绿色共富提供“滨江经验”。

在环境精准治理方面,滨江区探索应用“物联网+工地”创新技术,建设“智慧监管云平台”,对工地扬尘源控制及喷洒水降尘实行日常在线监管,93个工地获得杭州市标准化样板工地。

同时,滨江区积极推进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聚力打造低能耗、低污染产业体系,紧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巩固壮大数字安防、信息软件、电子商务、通信设备、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绿色技术创新,强化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实现低碳技术开发应用48项。

智慧数治 探索“无废”管理创新

建设“无废城市”,是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拱墅区结合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和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等重点任务,依托大城北建设,在管理创新、源头减量等方面探索拱墅“无废城市”建设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扭转传统的粗放式、堆放式工程渣土处置方式,拱墅区谢村码头经整体技术改造,成为杭州市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建筑渣土水路中转作业点,日均吞吐量达建筑渣土9万吨、泥浆2万立方米。

目前,通过现代化智慧数治手段,拱墅区对码头的渣土运输、处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跨部门、专业化、一体化的码头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城管、交警等相关部门可24小时监控码头运作情况,严把渣土消纳关,提供从入场、称重、调度、卸货、计量、安保的“一站式”服务。

通过融入“土壤银行”的分类、储存和运营功能,拱墅区打造了国内首个土壤的分类、储存以及土壤资源交易平台,提高了城市建筑废弃物的可持续性资源化利用率。

下一步,拱墅区将进一步围绕无废码头、无废农贸市场、低价值物一站式无偿收运专线、废旧汽车回收拆解、数字赋能垃圾清运新模式、杭钢土壤修复数字监管等六大特色项目,让“无废”创建深入全领域、全环节。

腾笼换鸟、退低进高,在钱塘区,通过多项举措抓好重污染高风险企业关停和低效能隐患多企业转型提升工作,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体现绿色发展效益。2021年,钱塘区关停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企业52家,累计腾出用地1100余亩,减少年废水排放320万吨、固废1.3万吨、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910吨,腾出用能8万吨标煤。

接下去,钱塘区将根据《钱塘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时代美丽钱塘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对城市发展地区企业采取有机更新,对关停集中区采取连片整治,整体提升生态环境体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史洁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