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别让奇葩测试成为招聘偏见
发布时间:2022-07-15 11:11:45

近段时间,MBTI人格测试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一些企业还将这一测试用到了招聘环节。不过,有求职者反映,仅仅因为MBTI测试结果不符合招聘企业的预期,就被拒绝录用。

MBTI全称“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以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类型学说为理论依据。该心理测试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思维、感情、感觉和知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两个方向,再通过排列组合,总体上将人群划分为16种人格类型。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MBTI测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过,如果企业将MBTI测试结果作为是否录用求职者的标准,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人的性格固然会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但真正决定工作效果的,最重要的还是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用逻辑学的话说,工作干得好不好,这是“多因一果”。单独用性格测试类型来推导工作结果,明显存在偏差。更何况,MBTI测试本身就是主观测评,测试结果未必精确,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是“完全精准的”。企业招聘可以将性格测试作为参考,但如果把它当成“指挥棒”,以性格测试的结果为最高标准,搞起了“一票否决”,那就是为就业制造了太多大可不必的歧视项,侵犯了就业者的劳动权与平等就业权,也不利于企业遴选合适人才。

近年来,总有企业在招聘时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要求,例如分析求职者的星座、血型,甚至打探求职者的恋爱经历。企业获取的这些信息,跟工作内容基本上没有关系。关注这些无关工作的内容,既消解了相关企业考察人才的专业性,也把求职者当成了测试工具,有损求职者的人格,涉嫌就业歧视。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企业把性格测试作为是否录用求职者的标准,显然有违公平、平等的就业原则,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就业歧视。

本来是了解自身的心理学测试,结果被企业异化成了偏见与歧视,类似的倾向都在提醒我们构建一个公平而带有温度的就业环境、职场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维护就业公平的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还需要持续努力,击碎奇葩测试背后的偏见,让就业真的成为一场“双向奔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