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 庐
保丰产保供水打响“农田保卫战”
杭州日报讯(记者 陶元 黄蓉萍)7月12日中午,正在观察旱地里秧苗长势的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许寿增,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背。
他面前,百江镇奇源村村口的农田里大部分土地都干渴开裂,一旁的灌溉渠已经完全干涸,“干旱缺水,会引起处于分蘖初期的水稻不能够形成足够的有效穗,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甚至绝收。”
目前桐庐单季稻大多处于分蘖末期,此时的水稻对水的需求比较敏感。“去年改出来的非粮化田有将近500亩,目前全部种上了水稻。这批是一周前撒下去的种子,由于干旱生长情况不理想。”桐庐农发粮油合作社社长方雪勇指着面前的这块农田说,天气干旱灌渠断流,每天都得抽水浇地保苗。最近,新购了10余台水泵,合作社目前共有30多台水泵,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抽水灌溉农田,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据统计,目前桐庐县有3000亩农田受干旱影响。连日来,桐庐各种植大户采取挖渠引水,购置水泵等措施积极抗旱保苗;各乡镇农办也积极科学调配山塘水库等,千方百计为沿线补充水源;全县农技人员每天分头奔赴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抗旱减灾,为粮食丰产保驾护航。
昨天,百江镇的钱家、智明坞、朱门等较大山塘水库,在百江镇农办的统一调配下已经开启启闭机,沿线罗山片3000亩左右农田得到了灌溉。该镇农办工作人员徐辉介绍,针对连日来的晴燥,百江镇运用智能手段对全镇5个水库和较重要的山塘进行实时监控水位,还同时进行科学合理调配灌溉用水。其中,六坑水库,小松源水库这两个饮用水库也会在保证饮用水供水的情况下进行科学调配。
除了地面调水,空中增雨也随时准备着。根据高温旱情发展,桐庐人工增雨作业队已进入临战状态,只要各条件允许便可实施增雨作业。此外,对于部分受病虫害影响的水稻,桐庐农技专家在进行“把脉开方”的同时,还积极联系保险公司落实赔付,帮助农户渡过难关。
滨 江
长河老街建设者挥汗如雨赶工忙
杭州日报讯(记者 孟娇 滨江微融圈 宋桔丽 施卫忠 肖鳕桐)老槐树的叶子晒得发光,藏在里头的知了发出阵阵嘶吼。昨天下午3点,53岁的吴永成已热出了一身又一身汗,他拧开水管,冲了冲脸和胳膊,“已经冲了三四回,汗还是一直往外冒!”
今年6月起,和吴师傅一起,近70名擅长古建筑修缮的匠人们,在用一身好手艺,与滨江区长河历史文化街区里的老宅老街来了一番“对话”。
暑热扑面而来,街区保护开发项目一期也进入了攻坚阶段。预计下个月,“沉睡”的长河老街就要开街了。自2003年起,长河历史文化街区就纳入了杭州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本期保护开发重点区域集中在槐街和泽街沿街区块,沿街除了国有商业用房,还有历史文化保护建筑。
吴师傅18岁开始做木工,专修古建筑,今年已是第35个年头,像杭州有名的胡雪岩故居、陆游纪念馆,都留下了他的好手艺。
避开中午的高温,这几天工程部把开工时间提早了些。“古建筑的木工说难也不难,最重要的就是要细致,不能因为换梁、换柱子伤了房屋原本的结构。”为了还原老街上的青石板路,工程项目部也花了不少心思,项目部叶经理指着院子里的石板说,这些都是从全省各地收过来的,一块石板就有将近400斤。
“高温天,也给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他说,老街路不宽,六七米长的柱子要几个人抬进来;石板又重又被晒得发烫……一个个困难都靠大家扛了过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保证工期,保证项目质量,让老街焕发新生。”
眼看气温噌噌地蹿到40℃以上,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指挥部也为匠人们提供了防暑一条龙服务,项目工地还发放了防暑药品和清凉油,准备了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看着老街、老宅一天天“活”起来,滨江区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紧张又期待。“大家用汗水呵护老宅新生,接下来还要让老街的业态活起来,成为滨江的文化新名片。”
临 安
他们咬紧牙关 “轻伤不下火线”
杭州日报讯(记者 管光前 叶佳裕 临安微融圈 裘泽城 王小乙 穆宇鸿)7月12日,下午3点多,正是一日高温的“制高点”。
杭徽高速临安段余村收费站外场岗位上,当班班长周锋换班后一路小跑,一头冲进了岗亭旁不足5平方米的休息室。本以为是趁着轮班来享片刻清凉,没想到她打开储物箱就是一顿翻找。
“负责外场入口管控的韩锦中暑了,很难受,我来找刮痧板,给她刮下!”周锋说,连日高温下,外场人员即使是上岗前吃过了防暑药物,连续8小时的执勤还是很容易中暑,“大家都是咬紧牙关,‘轻伤不下火线’。”
据统计,当日杭徽高速临安段,包括收费员、系统员、养护工、巡查员、施救员等在内,共有百余位一线执勤员工在高温下坚守着,只为保证畅行。
连日高温下,临安50余个核酸检测点一如既往每天开放8小时,为市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考虑到市民和工作人员的暑热,我们把上午的检测时间提早了半个小时,下午则推迟了半小时。”临安疫情防控指挥部核酸检测中心负责人说。
经过一天的暴晒,当日下午4点多,临安戛纳国际对面居民核酸采样点检测板房最高温度已近40℃。连续几个小时的重复动作,让锦城街道乡村医生陶中良的汗水早已渗透到最外层的防护服上。“这不算什么,我们还有六七十岁的乡村医生都在坚持服务,大家都很拼!”50岁出头的老陶话毕,又熟练地打开下一根测试棉签。据负责人介绍,每位医务人员需连续工作四小时,检测量超过1300人次。
上 城
城管驿站为一线作业人员送清凉
杭州日报讯(记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桑亚美)“来再加一勺,多喝点。”昨天下午,在钱塘江畔的之江红驿·弄潮党群服务站,管理员马慧慧正在为一线作业人员添上提前准备好的绿豆汤。
自去年7月开放以来,之江红驿·弄潮党群服务站就成了一处网红打卡点和市民游客的避暑胜地,目前每天人流量达到100人次以上。200平方米的驿站里,有空调、风扇等纳凉设施,以及藿香正气水、人丹、创可贴等应急防暑药品。高温天气下,管理人员每日还会提前煮好解暑的绿豆汤,为一线作业人员就近提供避暑纳凉的休息场所。驿站内,劳动了一天的建筑工人邵师傅正在跟远在家乡的亲人视频通话,“我们工地就在边上,走过来很方便,驿站里有免费的无线网络,中午我也会来加点凉茶。”
目前,上城区71座城管驿站每天向市民游客和一线作业人员开放,免费提供空调房避暑休息,并供应开水、凉茶等饮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