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不要拿孩子当“工具人”
发布时间:2022-07-14 11:21:41

7月6日,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教育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一文,要求学校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动员家里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种第一针新冠病毒疫苗。此事在网络上激起了不小的水花。7月12日,当地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暑假作业”纯属自愿。据媒体报道,目前此文已被该微信公众号删除。

这事儿有个背景。根据记者调查,6月中旬,当地三部门联合对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提出“确保今年7月底前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接种率91.2%”的目标。其后才有教育局的推文,让孩子动员家中60岁以上老人接种第一针新冠病毒疫苗,7月底前完成这项任务的,可以得到“抗疫小卫士”的奖状和精美礼品。

孩子是最单纯的,幼儿园老师的一张贴纸,都能让孩子开心一整天。哪怕再怎么强调“纯属自愿”,在奖励驱动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很较真。所以有关部门不必揣着明白装糊涂:正是深谙这一点,这份特殊的“暑假作业”才应运而生。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但老年人的接种较难推进,为做好动员工作积极想点子、出对策应该肯定。但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把这件事做好,必须开动脑筋。说到底,打不打疫苗是个人的健康决策,应该建立在老年人对疫苗保护作用的体认上,而不是建立在孙辈的一张奖状、一个央求、一点娇嗔上。不妨极端一点讲: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不适合接种,为了配合孙辈的“暑假作业”而勉强接种,由此造成的负面后果谁来承担?

表面上看,这篇推文只是利用教育部门的组织动员优势,丰富了一下“工具箱”,而从本质上看,其实是利用了人们对天伦之乐的需求,直击老年人群的软肋。这也是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强烈舆论反感的原因所在。无论如何不要拿孩子当“工具人”,这是常识,也是底线。政策的制定者也好、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也罢,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可逾越这条底线。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教育局让孩子们动员家中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一些地方基层工作的“糙”和“浅”。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不去深入理解工作任务的本质,选取工作方法时“不过脑”“不走心”,最终不但会把好事办坏,还会严重伤害群众情感。

有些人可能会说,为了完成指标也是没办法。必须承认,一些繁琐的基层工作,就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用细致和耐心,解开关键的那个结,打通链路。比如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应该想办法让目标人群认识疫苗的好处而去主动接种,除此之外其他的“威逼利诱”,都可能行差踏错。孩子的天真,更是不能染指。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萍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