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画好浙江科创“微笑曲线”
发布时间:2022-07-08 10:48:35

最近,省领导密集调研科技创新工作,省委书记袁家军赴台州考察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省长王浩在湖州、杭州调研时也聚焦相关工作。科技创新,已经被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把科技创新全过程比作一串链条,“基础研究”和“科研转化”正处于关键的首尾两端。让更多科技成果上“书架”、上“货架”,需做好“0到1”的基础研究和“1到100”的成果转化。只要紧紧抓住了链条的两端,就能拎起一条科技创新的“微笑曲线”。

就在上个月,湘湖实验室正式挂牌,浙江10大省实验室集结成队。十大省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是我省科技创新的“第一矩阵”,它们的创新路径、研发模式、成果转化,对于全省大大小小的科创主体,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意义。之所以要打造如此之“新”的科创平台,一方面浙江志在提升硬核科技创新能力,在新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给那些多年来的科创“老大难”问题找到新解法。比如,缺少重大原创性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形象点说,就是解决科研成果上“书架”、上“货架”的问题。

哪些成果能上“书架”?不妨回想一下,那些经典的科学典籍和教材,要么揭示普遍的科学规律,要么属于重大科学发现,无一不是人类科技领域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发掘原创性成果要靠基础研究,这是整个科学技术的源头,为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提供底蕴和后劲。但是,目前我省的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所以,我们只有瞄准前沿领域进行开创性前瞻性工作,才能在新“海域”挖出新的科学理论之珠,浙江才有可能成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的策源地。省实验室在这方面已经开了个好头。比如,之江实验室研制出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入选2020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西湖实验室在新冠疫情攻关以及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多个全球“首次”。这些成果,称得上细分领域的“教材”。

我们也要看到,在更多的创新领域,科研成果上“书架”的目标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仍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还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静气。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路总会走到。

让更多科技成果摆上“货架”,其实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识,而且上升空间依然巨大。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科技成果摆上“货架”,依旧面临技术、产品和市场空间等“鸿沟”。

实验室里的先进技术在产业中进入应用场景,能否真正解决问题?研发的产品能否量产、市场空间又有多大?并不是所有的科技成果都能嵌入产业体系,只有适应当下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才能在产业中得到有效转化。比如,省内某科研机构研发的可用于止血和体内“补漏”的生物“胶水”,在走出实验室后才发现,它的市场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还有些科研项目是为了发论文而科研,本身就有缺陷,不具备成果转化的可行性。而有的企业则不愿单独承担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所需的高额资金与风险,倾向于追求短平快、低成本及高利润的技术成果。这些问题都需要逐步加以解决,以实现科研单位、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真正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成为“货架”上的“产品”和“商品”。

创新制胜未来。无论上“书架”还是上“货架”,都对我们更新科创理念、提升科创能力、科创体系塑造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浙江号”创新体系能为全国闯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路,浙江科创“微笑曲线”将越笑越甜。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逯海涛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