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日前公布,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担心,劳动教育会不会异化为又一种“应试教育”?
有家长吐槽,看到《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10个“任务群”的名字,就要“吐血”了;有家长质疑:“种植蔬菜、饲养家禽,这些城市孩子平时没机会接触,需要都学会吗?”还有家长担心,一些劳动课程任务较难,包括修家电、饲养动物、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液态金属打印技术等,家长自身并不懂相关知识,很难给孩子有效指导。不少受访者认为,劳动课对中小学生的作用在于育人,而不是教谋生技能,考评不应过于应试化。
就像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体校教育,美育教育不能等同于音乐专业、美术专业教育一样,劳动教育也不应等同于职业技术教育,更不可以认为,只要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劳动教育就大功告成。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旨在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内在精神,而现实中,徒有技能而缺少劳动精神者大有人在。
什么叫劳动?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对劳动的认识简单化、标签化,以为“种菜”“饲养”“做饭”“维修”“做家务”……才是劳动。两弹元勋、大科学家邓稼先是全国劳模,他的劳动精神是通过“种菜”“做饭”培养起来的吗?纵览历届各级劳动模范,他们中固然不乏一线体力劳动者、技能人才,但同样不乏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运动员,而在这些劳动模范的中小学阶段,其实很少有人受过当下这样的标准化劳动教育,也很少有人能集众多技能于一身。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劳动教育一定要契合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写一篇作文、背一首诗词、办一个板报、组织一次活动、为了踢赢比赛而刻苦锻炼……都是“劳动”,进而认识到,所谓劳动就是付出,有付出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快乐。
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门课,更不应该仅仅通过定课时、打分数的方式。劳动教育要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在家庭生活中、在与朋友交往中、在旅途中、在完成学业中……家长和学校固然要有劳动教育的主动性,而教育的方式完全可以是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劳动教育绝对要避免成为新的“应试教育”、成为孩子们新的学业负担,因为那会让他们从此厌恶劳动、远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