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永远行进在时间之上。
他叫王泽霖,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年80岁。他被称为“抠门”教授,却“裸捐”了近亿元:之前他把毕生科研成果转化费8208万元捐给学校,现在又把河南省颁发的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300万元奖金捐给学校;其他还有各种各样的捐赠……
王泽霖是中国著名的禽病防治专家,是世界禽病学会会员。他1942年出生于苏州;1984年到河南农业大学牧医系任教,曾任禽病研究所所长,在国内率先开展禽用高效浓缩多联疫苗的研制,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养禽业的疫苗免疫效力低下的难题。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国20多家知名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疫病一直是养禽业和食品安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王泽霖给“鸡宝宝”当起了“保护伞”,“禽病防疫就找河南农大王泽霖”成为业界共识。由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巨大,如同种下一棵棵“摇钱树”,王泽霖也成了教授中的“富豪”。
可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一生极其节俭,节俭到“抠门”。王泽霖出身于寒门,小时候生活十分困苦。他结婚时,穿的棉裤上居然打着十几个补丁。后来成为教授,各方面条件好了,可他秉性不改。有一次到全国禽病大会上做报告,他依旧穿着旧衣服。有人劝他,作为大专家,得弄套好的西装穿穿。他回答:“我是给小鸡看病的,你让我穿那么好给谁看?关键是耽误干活啊!”
然而,为了公益事业,王泽霖教授则是“挥金如土”,那种大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的捐赠,最简单,最纯粹,也最本真。这和当下不少一心求名求利的“砖家”形成鲜明对比。王泽霖教授远离了“精致利己主义”“精致利权主义”,他真正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慈善公益,人生志业。“志业”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职业,二是天职。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有著名演讲《以学术为志业》;王泽霖教授不仅以学术为志业,而且还以公益为志业——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成功、最完满的人生。
以公益为志业,在情怀、伦理、责任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召唤、更深刻的“元问题”——元者,始也;元是“头部”,亦有“大”之意;公益的“元问题”,有关发心元起,有关最基本和最根本的“目的性”的大问题。而王泽霖教授所想的,其实也最简单:目的就是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最初“赚”到第一个400万元的时候,他就用这些钱为学校盖起了两座实验楼。2020年,他将8208万元“裸捐”给学校,则是用来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他表示:“P3实验室,具有划时代的性质;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把钱花在这样的“刀刃”上,正是他“朴素公益”观念的直接体现。
心怀日出,世界生辉;泽霖大地,万物生长。从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人类的美好就是由一个个具象的个体所创造的,王泽霖教授就是典范。
学习王泽霖,公益行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