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打造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不断拓宽不同群体的成长通道、上升渠道,实现全社会整体性能力提升,全体人民普遍得到更好发展。
一是立足学前和义务教育的“有质量”“全纳性”,保障人力资源提升的“起点公平”。要建立长效性制度化兜底政策,完善学情监测、帮扶资助、突发干预等机制,防止少年儿童因临时性变故、政策性漏点导致失学,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人人有学上”。强化对山区26县的教育帮扶,着眼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要求,通过联合共建、师资互挂等方式,精准结对提升相对弱势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属地资源要素保障,建立地方财政长期倾斜性支持政策,真正把教育放在区域发展的战略位置,为高水平“起点公平”提供长效要素支撑。
二是强化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的分类型、特色化发展,为全社会普惠性的人力资本提升夯实基础。要破解普高对职高、重点大学对非重点大学“资源虹吸”的难题,加快出台对不同定位、不同功能、不同层次学校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建立分层分类办学体系。在持续加强“双一流”和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鼓励中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大学等结合省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解决就业与招工、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更好地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群体都能享受“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融通,构筑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本提升体系。在高质量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要紧密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建设需要,激发政府、企业、社会与劳动者各方力量,拓展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空间,通过高水平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建设、市场化培训资源引入,为不同劳动群体提供多样化技术技能培训,帮助其增强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特别是要聚焦低收入群体,想方设法创造培训机会、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持续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
四是推动人力资本投入高质量转型,实现从满足生存需要向满足发展需要转变。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形式和渠道。一方面聚焦弱势群体,拉高人力资本投入基准线。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的受教育和职业发展问题,着力研究山区26县存量劳动力资源开发问题,探索破解育龄妇女的职业规划及特定阶段的就业问题等,精准识别、靶向发力、综合施策。另一方面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扩大人力资本投入的覆盖面。高度重视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发展壮大,加速人力资本投入类型、使用形态、发展模式、运行手段、绩效评价等迭代升级,更好呼应创新潮流、数字潮流、变革潮流。
总之,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人人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破除阶层、区域之间的心理隔阂和文化壁垒,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在制度与文化层面破除人力资源体制机制障碍。透过绩效杠杆的撬动,推动学历技能并举、校内校外互补、线上线下相融的教育服务模式广泛运用,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立和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共享。通过同向发力、多措并举,让普惠性人力资本成为推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为全面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强大保障。
【作者为省政府督学、物产中大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