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警惕网络偏激舆论
发布时间:2022-06-16 11:56:36

当今时代,活跃的网络舆论,有利于民意的聚合。但是,有些网络舆论会与现实产生较大偏离。这就需要参与者和围观者多留一个心眼,否则容易被带偏,脱离现实,像小品《卖拐》当中的情形一样,被“忽悠瘸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在微博、微信群、短视频跟帖等网络空间,不少网民会争执得非常激烈。比如,围绕养不养狗、怎么养狗、性别差异、地域差异、国际争端乃至一场球赛的输赢等,人们捋起袖子,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往往让旁观者感觉很带劲,主动参与站队,互相“戴帽子”“打棍子”,仿佛对方成了这个世界最恶的人。最后,连基本常识和事实也顾不上了,沉醉而不知归。

但是,当走出网络空间,回到现实,我们又发现,现实里平静如常。人们照常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忙碌着。间或闲聊,也会涉及上述热点话题,但观点远没有网络上那么撕裂。这种情形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的网络舆论怎么了?或者说,某些围绕特定事件的网络舆论怎么了?我认为起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个是舆论本身的特性。上世纪70年代,就有传播学学者提出沉默螺旋理论,大意是指有些舆论更多是由那些表达欲望强而又善于表达的人建构的,看上去有代表性,其实未必,我们并不能把它当作全部民意的代表,它具有一定的“伪代表性”。

另一个是网络舆论本身的特性。我把它理解成网络舆论场上的“广场舞效应”。假如说,以前的舆论生态,有点像小群体坐在咖啡馆面对面交流,现在的网络舆论则更像一大群人拿着喇叭来到人潮拥挤的大广场。这个时候,温文尔雅、慢条斯理、理性冷静,似乎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听众形成感官上的吸引。很多时候,言说者如果缺乏自律,就很容易在追逐听众过程中走向极端。

然而,是不是越标新立异就越正确呢?未必。特别是,近年来算法技术、流量法则和平台利益深度捆绑,和自媒体大V利益深度捆绑,加剧了这种导向。你看到某个大V的言说,以为是多数人的想法,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精心设计之下博取眼球的利益考量,是一种精致利己主义。

这些被扭曲放大的网络舆论,虽然发生在虚拟空间,但其危害却是真实的。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沉浸在这种网络生态中,他对世界的认知,可能会慢慢被误导,以为现实世界也是如此撕裂。

当今时代,人们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使用社交媒体,阅读自媒体内容。现代社会,观点更加多元,我们无法也不必要求所有人观点整齐划一,但应该警惕那些极端言论。公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也应秉持理性,让自己的观点多一份理性,少一些非友即敌思维。如果以那些偏激的论调作为行为指导,那真要被“忽悠瘸了”。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石子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