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当前浙江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突发因素,产业链供应链受影响较为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应对困难,浙江要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客观认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形势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中断和转移风险。浙江对外开放程度高,产业链供应链与全球生产网络紧密联系高度融合,任何环节的波动都可能对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系统效应。
首先,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压力明显。由于疫情暴发的时空随机性与产业上下游生产的同步性容易出现错位,局部地区停工停产、物流阻断和供应链停摆风险依然存在。加上浙江多数企业缺乏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掌控,“卡脖子”风险加大。
其次,贸易订单回落和流失风险增加。海外局势动荡叠加全球疫情导致全球运力紧张、物流和通关检测效率下降,生产成本增加、资金周转率下降,进出口贸易订单交付压力明显增大。
再次,产业链外迁可能性加大。长期来看,在全球复杂形势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经历新的变迁,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部分外资企业为分散风险,逐步转移、回流产业链。
虽然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存在诸多风险,但有效宏观政策也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省工业基础厚实、体系完备,市场主体活力强的优势更是没有变。近期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双链”畅通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相继实施、靠前发力,有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持续增强。
统筹短期和长期发展,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因此,对于浙江来说,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新形势,要把握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行的主动权,推动全链条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全方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立足当下,高效精准对接,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强化产业链除险保安。常态化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双链”形势研究,坚持全省一盘棋,聚焦突出问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保障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系统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进一步细化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正常运转的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动态调整“白名单”范围。对接企业需求,分类管理,做到“一企一策”“一链一策”,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确保重点产业运转顺畅。加快补齐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和关键核心企业的短板,促进供应链本地化发展。以特殊时期的超常规举措,发挥金融、财税等政策优势,保障企业人员、原材料和设备供给,确保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链正常运转。
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完善标志性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工作机制,动态培育“链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落实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联盟发展。加快推进“浙货行天下”工程,完善物流运输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货车查验登记监测效率,畅通物流运输通道,确保浙江出口份额全国占比基本稳定。
强化产业链数字赋能。加快推进数字赋能行动计划、千亿数字化技术改造工程。加强大数据信息对产业链畅通的支撑,打通航运物流信息、疫情突发信息以及产业链供需等相关数据链,为企业提供便捷全面的产业链信息服务。结合“新基建”,搭建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促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供应链,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
完善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持续跟踪监测产业链供应链动态,加快识别摸排产业链短板,提前开展风险研判和预警,做好政策储备和应急预案。建立核心领域技术产品需求清单、国产可供给目录和大宗原材料供应预警机制,协调解决物流受阻、零部件供应中断等问题。
二是放眼长远,稳链补链强链并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体系化推进产业链创新升级。充分把握全球产业格局重大调整机遇,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创新构建更加灵活可靠、富有弹性的多层次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着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等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挥地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区位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抢占全球产业链重构新高地。
协同推进稳链补链强链。高度关注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在要素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稳住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研发和设计等关键环节,尽可能地把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业链留住,保持产业链相对完整。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分工合作,结合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固链需求,探索在区域要素自由流动、产业集群规划布局等方面形成有效合作机制。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的浙江路径,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技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构建技术链和产业链融合机制,培育一批全球技术领先的创新领军企业和具有产业链主导地位的“链主”企业。健全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以高水平开放推进国际合作。坚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全力推动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开展高质量跨国并购,嵌入全球创新网络,获得高端市场和高新技术。高度关注“技术脱钩”风险较高领域的产业链安全,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治理。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推进国际产业园、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国际人才、技术和经贸合作。灵活运用RCEP规则,拓展和深化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作者分别为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