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一段时间,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解决它们的燃眉之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纾困帮扶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了33项措施,省政府出台了38项措施。我市在出台“5+4”政策包、“杭十条”、“服务业40条”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一批具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着力构建“1+X”政策架构。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每一个具体的企业,都连着普通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无数个企业,共同构成了城市经济的规模与体量。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就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基本力量。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牵涉面广,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既要注重普惠性,更要聚焦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让资金和政策资源,优先投入到最需要帮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身上,提升政策落地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对受困于资金紧张的小微企业,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完善信贷服务;对于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如期履约的企业,可以想方设法帮其渡过难关等。
越是困难增多、压力加大,越要给市场主体更多的支持、更好的环境。用“硬核”举措给企业吃下定心丸,一方面需要落实好、延续好既定宏观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走”向发展新格局,在经济的风浪中行稳致远。在落实既有政策举措的基础上,在尊重经济规律前提下,可以适时将部分阶段性惠企政策转化为可长期实施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增添新动能。“留得青山在,何愁春不来”?渡过难关,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来自各界支持,更来源于企业自身坚持。企业要善于化危为机,在创新中打破僵局,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通过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扩展,为企业生存寻找新商机,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
当然,纾困帮扶的政策和措施远不只有这些。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们唯有迎难而上,在问题中找办法,在改革中搞创新,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也相信,中小企业必将展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