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6-06 11:11:43

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完善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服务有力、机制健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人才培养高质高效、发展需求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浙江发展的现实需求。浙江职业教育基础扎实,目前拥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49所、中等职业学校348所,在校生126.56万人,这些院校和学生是浙江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力量。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新《职业教育法》要求,国家采取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职业教育可以在乡村振兴的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一是“产业富农”的经济功能。职业教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色办学模式,通过直接对接乡村主导产业,发挥激活农村产业活力的“提速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整体迭代提升,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消薄增收”和“强村富民”,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二是“人才助农”的教育功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农村既是职业院校重要生源地,也是人才就业与创业的“蓝海”。以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群体的发展能力,培养更多年富力强、能够扎根农村、懂现代农业的多能型、专业型人才,既可以实现“扶志”“扶智”“扶业”协同发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可以为乡村发展和稳定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三是“科创兴农”的技术功能。职业教育的定位导向和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赋能是相关联的,职业院校可以加大在农业科技创新上的学科建设和产教对接,把产教融合中形成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性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提供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精准营销、品牌推广提升、物流服务优化、客户关系管理等全产业链技术技能服务。

四是“文化强农”的治理功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培育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新型农业、乡土文化记忆的新型农村、现代文化观念的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的同时,职业教育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教育等又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引领乡村风尚,推进乡村治理。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

当前,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通过提质培优,完善自身形态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农民急难愁盼问题,深化职教供给侧改革,主动适应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在学科设置上,可考虑实施“1+N”融合发展模式,“1”是对接乡村主导产业的主导专业,“N”是与主导产业关联的若干专业,按照“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的产业与教育耦合逻辑组建高水平专业群。着力在茶叶、柑橘、蚕桑等精品农产品和浙系特产上做强做优,在电商助农、发展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上加大探索,在推动乡村旅游和村庄提升、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上多出成果,在乡村传统技艺传承等方面打造品牌。在培养方式上,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形成“学校+企业+乡村”合作育人模式,开发“项目+创新+创业”行动育人载体,延展“校园+庭园+田园”联动育人课堂,培养有知识、善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完善制度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普惠性。新《职业教育法》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要加快推进中高职、中本一体化,扩大长学制人才培养规模,打通职教升学“断头路”,完善“人人都能出彩”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规范。职业院校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打造“浙派工匠”,涵盖农民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在职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等环节,实现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特别是要依托专业优势,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获得高水平技术技能和更高学历教育的机会,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退役军人和新成长劳动力等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民群体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拓展其增收渠道,助力实现“扩中”“提低”目标。

优化办学布局,增强职业教育的协调性。职业教育的协调性,包括内部要素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因地制宜、结合特色、整合资源要素,促进对乡村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对山区26县等职业教育后发地区,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开展“一县一策”帮扶,加快职教布局。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支持高水平涉农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政府划拨、资源整合等方式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城乡、院校、校地之间联动发展、协作帮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破职业教育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全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协调发展。

结合科技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创新性。职业教育具备丰富坚实的创新基础和潜在的科技创新内在活力。职教科技助农首先要结合农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不断探索分门别类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变革“1+X”职业证书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培育现代农民。此外,要积极构建职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用专业知识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当前特别要聚焦数字变革,把数字化改革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以“浙农”系列数字应用为切入口,创新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中放大和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

【作者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吴敏启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