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人是万物的尺度。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始终是人。
作为《富春山居图》的“原乡”之地,“一川如画”是富阳的区域特色和气质禀赋,“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是富阳追求的幸福初心。2021年,富阳区实现生产总值873.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9316元和42051元,并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和投资潜力百强区等。而更值得惊喜的是,在《2021年度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监测评价报告》中,富阳区综合评价得分86.39分,比全省面上水平(83.38分)高3.01分,位居杭州市第一。同时,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如此有底气的“幸福感”从何而来?“现代版”又是如何勾勒?全国首创“新劳动教育”,“医检互认”新模式在全省推广,空巢老人安全守护系统得到全国关注……立足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富阳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领域,摸索一系列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生活富裕,生命阳光”路子。
新劳动教育 在劳动中见人、见物、见生活
下午4点半,完成了一天课业的胡羡琳、吴悠和伙伴们来到操场后面的开心农场,一起给向日葵、豆角除草捉虫,给羊圈里的“一大家子”喂食。尽管脸上、身上满是尘土,但也许这是他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这节快乐的“劳动课”,是富春七小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事实上,劳动课的内容比想象的更丰富:野外夜行、用手和脚作画、独立购物、赤脚走路、为小鸟做窝、钻山洞、到小溪边抓鱼和螃蟹……这份“野性”十足的劳动清单,是富春七小要求全校学子在“12岁前应做的30件事”。
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养兔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新劳动教育”已然成了富春七小一张“金名片”。
新劳动教育,“新”在哪里?是新时代?是新方式?还是新理念?
作为“新劳动教育”首创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富春七小教育集团校长章振乐有着自己的理解——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养心,这是一个实践的共同体、学习的共同体、师生互助的共同体,更是“家、校、社”的共同体。
“在真实的情境中收获成长,在劳动中见人、见物、见生活,提升劳动素养,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价值观。”章振乐说。
“让我们更兴奋的不只在学校的开心农场,还有参加‘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在那里,我和小伙伴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营币’,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胡羡琳清楚地记得,当时她和伙伴们的工作是叠帐篷,4个小时赚了5000多“营币”。
2019年4月,富阳区“新劳动教育”走出了跨越性的一步——在洞桥镇建立首个“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也就是胡羡琳提到的叠帐篷的地方。
“我们模拟社会分工,各行各业都有,需要应聘上岗。生活所需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得。”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主任陈俊华介绍道,“我们的‘农事指导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认识各色植物,观察各种昆虫,还会教孩子们做状元馒头、磨手工豆腐,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非遗手工和特色美食。”
学生走进乡村体验农耕劳作、学习传统手艺、尝试土灶做饭等,以真实劳动和沉浸式场景体悟劳动教育真谛,同时也开启了“新劳动教育”与新时代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探索。
这些扎根在乡村的营地,充分汲取山乡资源的同时,也带动了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展,刺激乡村改进传统生产模式、提升附加值——
2019年,洞桥镇组建“营地之乡产业联盟”,凭借“营地+”的创新经济模式,打造出一条营地经济“共富链”——营地之间要有互动,当地村民更要加盟。
村民与营地合作后,经过培训后的村民担任“农事教官”,他们指导孩子们在田地里干农活,会得到补贴;招待孩子在农舍吃饭,则有餐饮收入。粗略估算,同样一亩稻田,按照这一模式运营,产值可以增加20多倍。
华金福是洞桥镇第一批“农事指导老师”,他退休前是小学教师,他在指导孩子们干农活之余,还会给孩子们上上课,聊聊现代农业与传统农耕的区别:“他们就是我的‘孙子孙女’,他们来我家也热闹,我自己也觉得年轻了很多。”
如今,富阳像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这样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共有34个。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富阳还成立了新劳动教育研究院、新劳动教育联盟,建构起标准化、课程化的体系,让孩子除了收获快乐,更能收获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劳动教育实践逐渐走上了课程化、区域化发展的道路。
“同步课堂”有声有色 教育资源零时差共享
城里的孩子走进了田间地头,而农村的孩子又如何能享受到城里的优质教育?
坐落于状元故里的施肩吾小学,正是富阳这一领域探索的缩影。
“枫林咽泉是‘富春十景’之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咽泉’吗?”在一堂由富春七小王丹老师讲解《趵突泉》的语文课上,老师看向屏幕的另一端——距离富阳城区一个多小时车程——施肩吾小学的同学们提问。这里的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正聚精会神地听王老师讲课,并与富春七小的同学一起“云上互动”。
这种形式的课堂被称为“同步课堂”,教室正中间放着的两块大屏幕,是“同步课堂”的“神器”,连接起了城市与乡村孩子们的同一片知识海洋。
在施肩吾小学,“同步课堂”的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尤其是学校缺少专职的音乐美术老师,通过“同步课堂”,孩子们一样能得到艺术的熏陶。“我最爱上的是美术课,印象最深的是城里的老师教我们画茶叶。”四一班的周馨蕊说。而章子涵同学则认为:“英语课更有意思。我们用‘点阵笔’,可以跟富春七小的同学比一比谁答题更快呢!”学校给每个孩子配备的“点阵笔”是英语课堂的“利器”,这边同学的答题能同步到任课老师的手中,方便实时沟通。
徐晓平是施肩吾小学的语文老师,只要“同步课堂”开课,他都会拿着笔和本子在教室后排旁听,认真记录下每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也给我们老师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徐晓平说。
“同屏互联,共享品质课堂,城乡共同成长。这种形式打破时空界限,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校长何一花告诉记者,全校288名学生,每学期至少要上20多节“同步课堂”,填补了一些学科的师资不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同时对乡村学校老师的课堂把控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优质课堂走进学校,2017年6月,杭州市首批42个“名师乡村工作室”的启动,让名师们真正做到了沉到乡村学校。他们帮助乡村教师分析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专业成长规划,为乡村学校开设示范课、举办讲座,组织乡村教师到名校观摩进修,组织乡村教师研讨。
在施肩吾小学,就有着“吕立峰名师工作室”“赵小成名师工作室”两个团队的加持。
何一花校长就是“吕立峰名师工作室”的首批学员。“吕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督促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认为,这种模式首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方式,这让学生直接受益;其次,在理念上能打开老师们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且用个人魅力来影响更多老师,让老师们不忘教育初心,传承教育的精神。
目前,富阳区的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已实现“同步课堂”全覆盖。不仅如此,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还通过“同步课堂”传递给了对口帮扶地区的结对学校。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让公平的教育惠及每一个乡村孩子,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收获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精彩人生,是共同富裕征程中的“必修课”。
自动接警/10分钟救援 独居老人:被牢牢“盯着”的感觉真好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龄独居老人不断增加。这些独居老人及其家人最怕的就是老人突发意外无人知晓。
“我现在真是被‘管’得牢牢的,很有安全感。”生活在富春街道百合社区的68岁老人高文珠,2020年就在家里安装了一套空巢老人安全守护系统。“最好的状况就是这套仪器永远不报警。”老高说。
走到高文珠家门口,首先看到的是门磁检测报警系统,这个系统对应的是小区大门的智慧门禁系统。如果检测到老人48小时没有大门的进出记录,街道网格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就会发预警消息给所在社区,由社区上门查看并在系统中上传查看记录。
在天花板上和卫生间门口,安装了人体红外感应报警系统,一旦12小时没有检测到家里有人走动,系统就会启动报警。“我如果晚上起夜,穿过客厅进了卫生间一直不出来,这个系统也能知道。”高文珠说。
进入卧室,只见床头安装了一枚红色紧急求助按钮。一旦老人身体不适或发生其他紧急情况,只需轻轻按下红色按钮或拉动绳子,就会有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查看。同样的紧急求助按钮,卫生间里也安装了一枚,“如果老人洗漱不慎摔倒,就可以按这里求助。”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这些,还有燃气感应器、火灾报警器等。
作为富阳的试点,百合社区通过“慈善助力养老”、公益创投等形式保障项目实施资金,目前已为250户困难空巢老人家庭免费安装了空巢老人安全守护系统,入选全国首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优秀案例。“我们常常会接到报警,大部分是老人烧菜烧水忘记关燃气,网格员会第一时间上门,避免发生意外。”百合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伟萍说。
如今,当这些空巢独居老人发生意外时,平台系统便会自动接警,点对点以短信、电话、程序内告警等形式,发送信息给老人的监护人、社区、社会组织三个层级,从接警到响应不超过10分钟,实现老人安防瞬时感应“10分钟”救援。
数字赋能加上人文关怀,技术就会变得有温度,老人们的晚年也变得更有保障。目前,富阳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7万余人,占户籍人口的23.4%,其中独居老人数量接近1万人。
“智慧养老”作为富阳建设幸福宜居标杆区的重要内容,计划用3年时间覆盖至全区空巢老人家庭,并延伸应用至留守儿童、残疾人以及有需求的社会老人,大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实,在富阳生活,像这样的“小确幸”还有很多:
这里有杭州市首个利用租赁闲置厂房改建成的蓝领公寓项目;“家和智联”应用场景在全国领跑;“人才就业一件事”推进60余件人才高频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跑零次”;健康档案“跨院一键通”,既往病史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富阳试点取得较好进展,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急不得”也“等不得”,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接下来,富阳还将继续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一体化”“智慧化”“人本化”,争取率先在打造“七优享”金名片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标志性成果,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先行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