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浙江各地都在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五常街道立足实际,探索出“小邻通”“企业码”等社会治理数字应用,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镇街经验。
智能化思维助力组织在线
突如其来的确诊病例,让五常街道迅速切换为战“疫”状态。增加的防疫工作量、有限的基层人力,以及未可知的近距离接触风险,将基层治理中的难题放大。
“这是一场关于‘人’的思考。”五常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滕国晖说,“要思考居民和政府间的双向沟通如何才能更高效、更主动。”
五常街道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随着数字经济较快发展,聚集了包括高新技术人才在内的大批年轻人群体在此生活、就业。五常街道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沟通平台能适应现代城市社区管理?“小邻通”居民在线服务系统应运而生,既方便居民找到政府,又方便政府找到居民。
在设计“小邻通”居民在线服务系统时,五常街道打破了传统思路,以智能化、数字化的思维重新架构。“年轻人更习惯于网络社群管理,所以我们设计了‘云上通讯录’。居民扫码就能完成基础信息登记,信息精确到户。”滕国晖说。
有了“云上通讯录”,疫情出现后,五常街道在2个小时内就建立了单元楼群组,实现了“户户进群”。
构建问题解决闭环机制
在五常街道的构想里,“组织在线”是在为“沟通在线”“服务在线”打下基础。
疫情防控期间,居民迫切想要了解信息,会在群组内提问。但群组只能确保“沟通在线”,无法确保有效沟通,群里信息量大的时候,有些消息很可能没等工作人员看到就被淹没。
于是,“小邻通”居民在线服务系统新增了表单功能。居民遇到问题,在群组内未得到解决,可通过“你提我办”进行登记。系统收到登记后,便会提醒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全程也有迹可循。
线上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五常街道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迅速集结党员干部、志愿者,分别加入各自负责的单元楼群组内,接收并领办居民需求。其间,若还有未能分流解决的问题,街道也安排了专人兜底负责。如此一来,“沟通在线”实现了向“服务在线”的升级转化,问题解决机制也形成了闭环。
在疫情防控期间,“零接触疫情管控”的表单功能发挥了大作用。参与一线防控的街道工作人员说:“有了这个表单,从中高风险区返杭的居民只需在线报备、手写在线承诺书,就能收到免费核酸检测联系单。这样,不仅有效率,还更安全。”
高频应用提质助企服务
在五常,与25万人口并存的,还有1.7万余家企业。关注自然人的同时,五常也在探索着如何提升企业法人的获得感、认同感。
“我们在‘三服务’走访中收集了企业的大量需求,作为高频应用的切入口。”五常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浙江‘企业码’的基础上,街道结合‘智慧五常系统’和‘企常通’等本地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推出‘企业码’五常专区。街道还主动设计开发了‘易企系列’‘服务超市’‘主任直通车’等特色服务场景。通过这些应用场景,企业可精准匹配惠企政策、评定人才等级等专业服务,还可以随时提交问题和需求,实现与政府的无障碍沟通。”
谈到“企业码”五常专区,来自西溪八方城产业社区的医贝云服(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淑芳只说了一个字:“快!”起初,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主任直通车”模块反映了企业正面临的问题。过了十几分钟,她就收到了平台回复。两天后,街道“三服务”工作人员就上门帮助解决问题。自开展企业内测以来,“企业码”五常专区已累计收到各类企业问题和需求260多条,已帮助解决2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