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平凡人的微光 造炬成阳
发布时间:2022-05-10 15:20:23

杭州日报讯 这个春天并不平凡。疫情之下,医院里的不舍昼夜,社区里的加班加点,大家都在用温暖守护这座城;城市发展,道路上的忙碌不停,田园里的创想不断,平凡人用默默努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说文》有言:“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真实有序的社会背后,站立着一个又一个忠于职守的善良的人,正是每一个敬业爱岗的个体,用“不懈于心”支撑起国家与社会的高楼大厦。

而纷繁的世界里,这些善良的人不喧闹,自有声。他们的入世和坚守、专业和专注、情怀和热爱,让原本平凡的生命变得不平凡,这便是这群平凡人的精神世界。

“战疫夫妻”:近在咫尺 “云上”相会

他们是夫妻,是父母,但在本轮疫情面前,他们更是战友。两人冲锋在前,逆风而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相伴逆行的身影。舍小家顾大家,他们各自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人员、流调、物资、用餐……事无巨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一轮疫情期间,章燕瑜干脆把“家”搬到了社区,“白加黑”“5+2”,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工作中。章燕瑜,是丁兰街道白马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管理的是一个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兼有的社区,老龄化问题凸出。

4月杭州疫情发生以来,丁兰街道共被划定四个“三区”,而从4月21日开始,整个街道启动全域核酸检测,对于基层社区而言,每一天都是一场硬仗。

每天5点光景,章燕瑜就到点位和社区小伙伴一起布置核酸检测帐篷。6点半顺利开始采集了,她开始和同事清点防疫物资,确定第二天还差什么,及时补齐。像这样的重要的“小事”每天都排得满满的,看似重复,但每天都会有特殊情况。比如为了一个临时的通知,章燕瑜会晚上12点从家里赶到社区,与同事商量补救方案,连夜编辑信息告知居民,弄完已经是凌晨4点。

丁兰街道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时,她积极调动三方资源,一边招募有医学背景的专业志愿者,一边挨家挨户走访商铺,尽可能多开设核酸检测点,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便民服务想尽办法。哪户居民出现问题,她总是第一时间上门了解需求,安抚好并解决好,居民们戏言:“我们书记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有她在,我们就有方向,有动力,心里安。”

而她说,她首先是个党员、是个社区书记,其次才是妻子。

这位妻子的丈夫阿苏,则在另一个“战场”。他叫苏寿峰,是丁兰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

4月25日,夫妻俩已经四天没见面了,当天晚上9点多,妻子只匆匆在阿苏的朋友圈留了言,算作擦肩而过的告别,内容还是关于工作的:“我现在打车回单位,我得想想办法……”

而另一边,深夜11点多,周边小区已经静悄悄,而仓库依然灯火通明,约莫晚上11点40分,两辆大货车亮着灯呼啸而来,停在了仓库门口。

“四米五左右的大货车,两辆,堆得满满当当,我们当时仓库包括我在内就三个人,大家二话没说,直接爬上车,一箱箱卸到仓库门口,再登记入库,弄完已经凌晨3点多了。”这一轮疫情来得仓促,保障任务艰巨,仓库人手不足,街道临时调拨了苏寿峰和黄树立去帮忙。

然而阿苏的“战场”可不止仓库一处,有时仓库下了班,下一趟随车转运的“班”接着上。采样点志愿者不够,需要信息录入员?阿苏也是二话不说就转场战斗。

事实上,从4月21日开始,阿苏被借调到街道后勤处,与同事陈志勇、黄树立一起保障街道四个“三区”和21个村社的防疫物资。简简单单四个字背后,是40个点位、184个采样台的物资按需分配,分秒必争地收发配送,还要保障丁兰接管的隔离酒店相关人员的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落实参与本次疫情防控500余人的就餐问题。用“连轴转”形容他们连日来的工作一点也不夸张。

“其实老婆之前动了一个手术,4月21日是她复工的第二天,碰上疫情,还是很担心她的。”说到家人,这份柔情阿苏总是深埋心底,“当时很心疼老婆,很想抱抱她,还有女儿,最对不起她,希望疫情结束后,能一家人一起吃个大餐。”

“识途老马”:在“迎亚运”百日攻坚中争分夺秒

这个“五一”假日,马西仍没有休息,戴着安全帽穿梭在杭州各个工地上,看进度、查质量,是他每天的“功课”。

马西是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建设处副处长,统筹协调杭州218条“迎亚运”道路建设,被同事戏称为“识途老马”。

说是统筹协调,其实更像是这些道路的“管家”:他和同事们一起,牵头编制完成“迎亚运”道路建设百日攻坚活页册,明确专班、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监督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推动所有力量向亚运道路建设汇聚,牵头组织开展“赛马”活动,每周对“迎亚运”道路建设责任主体进行通报排名,每周进行红、黄、绿三色预警……“现在我上下班路上,都要看看这路有没有平整,这都成了我的职业病。”马西说。

他还是“老娘舅”。每天,他除了去工地就是去开协调会。“因为涉及的主体太多了,要协调的事情也太多了。”比如在老城区修一条马路,涉及管线、电力、给水、弱电、通讯、环保、城管、交警等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困难,要“调和”矛盾,保证工程继续推进,另外还要保证老百姓的正常出行,“一个问题不解决,后续工作就跟不上。工地上所谓的‘一脚不去,一脚不来’,就是这个道理。”最多的时候,他一周开了14个协调会,每个会有三四十个单位参加,有时一天三四个协调会。

“一双手一双脚不够用啊。怎么办呢?百日攻坚摆在那里。”马西偶感力不从心,但也不怵事儿。常常挂完电话又拿起报表,事情到了他这里也能神奇地迎刃而解。

敢于挑起迎亚运百日攻坚的人,都是有点本领在身上的。事实上,早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前,他就“啃过”杭州32条峰会河道攻坚这块“硬骨头”,因此获得了G20峰会省级先进个人荣誉。

和现在一样,那时也是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他跟同事们谈笑时说,“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盘来盘去,盘的就是进度。很多次半夜做梦,梦到了工程如期完工”。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一条条“功能”与“颜值”兼具、惠及民生出行的城市道路渐次呈现出全新面貌,他觉得很欣慰:“参与亚运建设,是一项光荣使命,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经历。亚运会给杭州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未来市民出行更高效便捷,城市框架拉起来了,城市空间更合理了,城市品质提升了。这是我心目中的杭州。”

“就是有点对不起家里人。”对于家庭,他常有愧疚之心,总想着等忙完了多点时间陪陪家人,补偿一下曾经被遗忘在学校门口的女儿。

滴滴抗疫保障车队:

24小时核酸采样点

背后的不舍昼夜

五一劳动节,很多人仍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着。其中包括王标和他的抗疫保障车队。王标是位滴滴司机,26岁,开车才1年多。3月9日凌晨1点左右,他接到平台通知需要志愿者时,他刚结束完一天工作:“我当时没有任何想法,第一时间报了名。”

截至“五一”这一天,这支抗疫保障车队已经坚守53天。

这支车队,每天奔波在路上,将老百姓的核酸样本第一时间送达专业检测机构。

劳动节这一天,王标是夜班。他负责的岗位在余杭仓前国际会议中心核酸检测点,是杭州为数不多的24小时点位。

这里距离最近的核酸检测机构9公里,驾车单程时长近半小时。作为该点位的滴滴抗疫保障车队司机队长,王标负责统筹这里的核酸转运工作,和他一起奋战在一线的还有其他三位滴滴司机孙刚、王洋和李彬。他们分为早班和晚班,每个班次12小时。为响应余杭区主管部门号召、配合全市48小时核酸的需求,从3月份起,滴滴杭州抗疫保障车队就在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调度下,执行核酸检测样本点对点运输工作,王标是这群人的一个缩影。

“样本检测机构距离检测点有9公里。我们(工作人员)每个小时封包一次,平均送一趟半个小时,来回一个小时,回到点位后马上送下一趟,刚好能衔接上。”

在检测点协助医护人员一起封包、消毒,将核酸样本封存箱放到车内,送到9公里之外的某核酸检测机构,再将封存箱亲手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返程,完成个人的消杀和车辆的全方位消毒。如此循环反复,每天王标和队员们都要重复12遍。

“我自己也想为抗疫尽一份力,刚好有这么一个机会。不只是我,我觉得很多年轻人碰到了这种事情,都会上的。”从余杭仁和到仓前国际会议中心的点位,王标不知不觉执行了近两个月的转运任务。4月28日之后,仓前点位变成了24小时检测点,最多的一天他们送了9000多个样本,任务越发繁重。

“在平常人眼里,可能这就是个跑腿的活。但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承载了很多人的期待,大家都等着这个报告上班、出门。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我们更想念搭载乘客的日子。”王标说。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王标和女朋友今年年底就要结婚了。

“野爸爸”:在创业中守护乡野天堂

“野爸爸”肖斐在余杭鸬鸟创造了一个野天堂。

野天堂,是一个占地约800亩的乡野天地,来这里的人可以体验众多山林田野户外活动和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驰骋乡野,像飞鸟一样放飞自己,这是肖斐的梦想,也是他通过野天堂传达给大家的理念。

从房地产转战农旅,阵地变了,但肖斐的主攻方向一直都是园林。

熟悉肖斐的人都叫他基建狂魔。如果你知道了他在鸬鸟的“所作所为”,就完全能理解,这个外号所言不虚。

肖斐第一次遇见鸬鸟是在2009年。当时,他所在的房地产公司到鸬鸟镇建设一个项目。2013年,项目建好后,他所在的房地产公司“撤”了,但他却留了下来,还找来了几个合伙人。

倒不是因为肖斐有什么精明的商业头脑,按他所言,留下来,纯属是喜欢。镇里来了新项目,村民们自然是非常喜悦的。再加上有威望的老村民的帮助沟通,肖斐和村民们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但回想起前几年的创业经历,肖斐用了几个词来形容——冲动、异想天开、赔钱……

“我一看农村的地好便宜,就一下子买了700多亩,后来才发现,贵的是改造的费用。”可兴致勃勃的挖掘机和推土机们才管不上肖斐的担忧,只一年时间,就把他前面11年的积蓄全部“挥霍”光了。

刚创造野天堂的时候,肖斐正好迎来了第一个女儿,像学习当爸爸一样,肖斐在创业路上也是一路磕磕绊绊地摸索着。

土地改造完之后,肖斐在这些地里种了一年的蔬菜,并租下了周边村民的房子当民宿。

可效果并不好。肖斐笑着描述当时的门可罗雀:“差不多整个良渚文化村的人都在吃我们地里种的菜。”

一年后,当初一起创业的合伙人放弃了,肖斐却不认输。

转折出现在2016年。肖斐开启了穿越丛林的越野项目。

“我把一块块地‘切’给合伙人,引进了很多健身、体验项目。而之前租下来的村民的房子,正好也可作为合伙人的创业所需。”除了引入年轻的合伙人,肖斐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带动村民们“创业”。

在野天堂工作的鸬鸟镇村民,每个人都给自己取了一个“花名”——“金花奶奶”“花大姐”……“他们都把野天堂当成自己的家。”肖斐介绍,为了让村民更好地经营好家门口的野天堂,他带他们去了国内很多办得好的农场体验、学习。

“这些常年居住农村的年长者,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思想封闭,而是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在鸬鸟做了10年农村人,肖斐一边见证着杭州乡村的蝶变,一边也在不断思考乡村振兴的路径。“我想,回到乡村首先应该是精神的回归。”

如今,野天堂已发展成一个集户外越野运动、山林徒步拓展、植物文化创意、山居精品民宿等业态为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吸引了20余家民宿入驻前庄村,招商10余家农文旅企业入驻村集体房屋,带动周边60余户农户就业。

而“野爸爸”肖斐的梦想还在继续。“创业不是盲目的,创了就要守,守的时候还要创。”肖斐的目标,是把野天堂打造成一个配套杭州及其周边游玩的大型服务类平台,在讲好乡村故事的同时,服务好广大村民。故事怎么讲呢?肖斐正在用行动述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葛玲燕 通讯员 寿亦萍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