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孩子们的作业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成为家长们育儿征途中的新考验。
将孩子送入各种素质教育类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和身边许多家长一样,我一边喊贵,一边还是在周末给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安排了舞蹈和游泳培训班。
直到这次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杭州的校外培训班停课一个月。这也倒逼我开始思考:除了培训班,提升孩子综合素养还有没有其他途径?答案很明了:孩子更需要培养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坚毅的品质等。为此,比参加校外培训班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引领孩子通过全方位、长期的学习、探索和熏陶来获得核心素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我努力将自己的设想落实到操作中时,却发现困难重重。想当孩子的领路人,家长得先跑起来。但无论是学校、社区还是其他职能部门、社会机构,面向家长的此类学习资源少之又少。此外,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要依托一些资源,而这些资源的配置不够平衡。我跟随省政协调研组调研后的最大感受是,城市尚有博物馆、科技馆等资源,而乡镇孩子们的校外素质教育服务供给明显匮乏,部分乡镇孩子只能在既有的学习圈里打转。
“双减”背景下,综合素养正在被前所未有地重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尽快适应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探索家校政社协同的育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