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弥合数字鸿沟 推进城乡共富
发布时间:2022-04-18 10:18:52

随着数字技术的演进和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扩展和嵌入呈现出极为鲜明的特征:一方面,数字赋能带来显著的治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数字赋能存在明显的非均衡分布,非均衡的赋能带来了一个不能忽视的负面效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客观上,数字赋能依赖于一定的数字素养,依托特定的基础和条件,数字素养较弱的社会群体,面对不断在线化、数字化、离域化的商业资源或公共资源、社会服务或政府服务,往往处于弱势。社会群体之间数字素养上的差距最终可能异化为数字鸿沟,导致弱势群体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劳动、旅游等领域面临诸多不利,最终可能会影响到人民群众整体的公平感受。

亟需弥合的城乡数字鸿沟

当前,城乡差距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出表现和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重点问题。在数字社会,由于基础设施、产业形态、技术差距、居民素养等方面的差距,城乡数字鸿沟存在并进一步扩大。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在财富创造、增值、分配、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城乡间数字鸿沟不破解,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影响共同富裕的成色。

例如,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将对教育公平的普遍实现有直接影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学校“停课不停学”,采用网络授课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城市孩子而言没有困难,但对身处山区的孩子来说,就显得困难重重。有报道称,由于山区信号不好,有的学生需要爬到山顶,以树为架,将手机挂在树上“这样才会有信号”。城乡数字教育之间的差距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数字鸿沟:如果个体缺乏数字化网络、装置,将无法参与在线教育,无法获得、享有流动共享的教育资源。如果社会资源由个体无法自决的因素配置,将带来巨大的社会不公。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理念与举措

无论从浙江的发展特色来看,还是从先行示范的标准来看,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都是浙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需要坚持系统思维、主导思维和共建共享思维。

首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需要系统谋划。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是城乡财富鸿沟的具体再现。数字鸿沟作为社会现象,它产生于数字化发展大潮。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将数字鸿沟放在这一发展大潮中来认识。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弥合,无法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或社会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推动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多元协同。另一方面,在政策、规划等的设计和施行上需要运用整体思维,引导数字化领域的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积极流入乡村,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的优势资源、独特资源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推动乡村走“数字生富”“数字惠民”道路。近年来,浙江着力构建普惠化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探索打造农村直播间等举措,不仅推动乡村产业产品走出去,还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乡村快速迈上共富道路,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方式。

其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需要政府主导。当前,乡村数字化的内生动力不足,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夯实乡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要聚焦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交通、文旅等数字公共服务需求大、基础设施薄弱的领域,打造一批符合乡村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的标志性成果。

其三,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需要完善共建共享机制。万物互联时代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诸多公共领域的数字化必需品、便利品,具有可复制性、流通性,天然具有“共享”的基因。弥合城乡间的数字鸿沟,需要搭建起完备的机制,引导各方主体有序参与、共建共享,畅通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服务的流通渠道。从供给侧来看,可进一步依托社会力量,引导、鼓励城市医院、学校、公共图书馆、电视台等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数字服务普惠行动,为乡村提供持续、稳定、普惠、开放的数字产品或数字服务。从需求侧来讲,要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创造更多条件和平台,提高农民使用智能通讯设备、数字化“新农具”、数字技术等的认知、意愿和能力,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使广大农民能够真正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共享数字社会红利。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数字化与法治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海明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