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形势严峻,各地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然而,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些故意制造传播涉疫谣言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一条“今晚不要开窗,半夜用飞机大面积全面消杀,消杀液体可能对肺部不好……”的消息在杭州的一些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引发网友关注。经核实,该内容为假消息。此外,网传杭州有隔离人员从隔离点脱离管控的信息不实,实际为对健康码红码人员进行核实并纳管。在疫情背景下,这样的谣言不仅会歪曲事实、误导公众,还可能加剧紧张情绪,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在人类的战“疫”历史上,在与疫病较量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与谣言的斗争。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及时发布信息、纠正不实消息,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媒体素养,多从职能部门、正规渠道获取疫情信息,创造良好的抗疫信息环境。
谣言也是“病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全方位普及,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媒介形态进一步丰富,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流通、观点融合的“枢纽”,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应对谣言的挑战,甄别真实、有效的信息,需要提升各类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可及性,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有充足的权威信息,谣言才能无处藏匿、恐慌更不会蔓延,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应是谣言滋生、传播的温床。最高法、最高检的相关司法解释,对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将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涉疫相关信息受到极大关注,网络传播的放大镜效应格外凸显,网络谣言的危害性更大,必须依法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网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此外,我们的态度,决定了谣言的出路。民众需要信息的自由传播,也需要有责任的发言。网络无疆,言论有界。我们要在面对各种所谓“小道消息”前,保持理性,提高警惕,明辨真伪、是非、良莠、善恶,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转发、不扩散,拒绝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尊重他人隐私,不越法律红线。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不信谣、不传谣、不添乱,是我们力所能及之事,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说到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公众的媒介素养实际上是一种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