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虽已闭幕,可令人激动和感动的瞬间依然历历在目。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关注运动员成绩背后的那些感人故事,了解他们的一段段经历,也能给“双减”工作带来启示。
有好几位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都说了类似的话:我不是为了奥运比赛而滑雪,而是因为我自己对它有热爱,因为我喜欢滑雪,参赛的交流机会又进一步让我更喜欢它。从类似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兴趣对一个人长久不懈努力有着重要支撑作用。因为热爱,甘心付出;因为兴趣,享受挑战。
“双减”何尝不是正在作这样的转变呢?从一味推行“占有式”学习、片面关注卷面分数和考试排名,转向发掘学生兴趣、喜好、特长。当前,各地正在积极落实教育“双减”。其实,“双减”与“双加”是一体两面,即在减轻学生课业、培训负担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教育实践看,目前各个学校普遍加强了社团和兴趣班的开设,而且效果不错。
从我所在学校的教育实践看,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实非常广泛,“双减”确实有助于发掘一些学生的特别天赋和学习潜能。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双减”背后的“双加”表现出极大的认可和兴趣。我们学校多年前就建立了男女生篮球、篆刻、手工、茶艺、国学、辩论等个性化社团,这些社团很受学生欢迎。而且,注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开学第一周通过网络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其中,像“手工折纸社团”等特色社团形成了经久不衰的“抢课”热潮。这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给教师和学校以莫大鼓舞,从而达到教学相长。而经过长期实践,在这些社团中,学生的专注和耐心、团结和合作,对挫折的抗压力以及想象力、创新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们切身感受到,这是在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分数,这才是教育工作者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可以说,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双减”中实现了教育初心的回归和强化。
换个方向来爱孩子,换个要求去期望孩子,会更容易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双减”强化了教育工作者这样的理念:优秀不分先后,进步不分大小,给孩子自信和希望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部分学生入学基础并不太理想,但是通过有针对性地挖掘兴趣和特长,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美术和生物领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可见,兴趣在激发孩子潜能中有巨大作用。
“双减”进一步理顺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双减”的深入,以社团为纽带培养学生兴趣,以兴趣为依据实现分层教学,充分挖掘孩子内在潜能,善于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这些都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深化探索。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双减”背景下获得更加健康和更容易看得见的成长。
【作者为杭州树兰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