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张萍:基层治理,多些“连夜修补”
发布时间:2022-03-23 10:50:44

据当地媒体报道,近日缙云县官店村一名2岁儿童玩耍时不慎掉入村里水塘。正当孩子双脚朝天扑腾、命悬一线之际,路过村民徐新富以百米飞人的姿态冲刺过去,救起孩子。

这是一则充满温情的好人好事。然而,这事儿没完。短视频网站上一则热门视频揭晓了故事的后续发展:为了彻底杜绝此类安全事故,该村连夜找人量尺寸、送材料,24小时内修补好护栏,消除了落水隐患。点赞过万的热评夸道:“浙江速度,基层有为。”

救人大哥的义举固然值得点赞,而这个故事的“后半截”也引人深思:我们的基层,在遇到问题时,除了现场的应急处置之外,还应多一分“连夜修补”的警觉性和执行力。海因里希法则说的就是,一起重大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事故,还有300件潜在隐患。抓住警讯及时整改,通常能避免造成更大后果。“一个娃”救起了,就该立刻想到如何别再让娃掉下去,而不是指望下一次的幸运。有此警觉,才能让一则暖闻不仅仅停留于见义勇为,而是延伸为基层治理的担当作为和及时补漏。

除了警觉性,值得称道的还有执行力。据报道,该村是连夜找人,24小时之内补好护栏。人命关天,为民服务,就该有这样的高效。社会治理中小毛病拖成大问题的现象,并不少见。明知须为而不为,明知须立即为而延后为,都会造成遗憾。要避免“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基层治理需要责任到位、立说立行。

社会运转的角角落落,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无虞。关键是要有发现问题、争分夺秒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可能“连夜修补”的一个小行动,就能防止消耗更多公共资源来堵漏洞,牵涉更多人力物力来除风险。当然,练就“连夜修补”这种肌肉记忆式的迅速反应,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漠视人民利益,得过且过,都不可能催生“连夜修补”式行动。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张萍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