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多点散发,疫情严峻。
3月12日18时至3月13日24时,我市新增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启动核酸预案、连夜布置场地、第一时间开始采样……杭州多地核酸检测采样“加速度”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在默默坚守和付出。在那些凌晨起床“请战”奔赴一线或是连续作战不愿休息的人群中,有心心相印的夫妻档、相互加油的兄弟档,甚至还有“怀宝上阵”的准妈妈们……
“准妈妈”坚守一线:“我并不特殊,能尽点力自己也安心”
3月12日晚上10点,上城区丁兰街道长虹社区灯火通明,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她叫戴志华,是一位95后“准妈妈”,已有7个多月身孕,在接到社区指令后毅然选择返岗。
因为是确诊病例的居住地,阳光逸城小区核酸检测安排在昨日凌晨1点半,考虑到她的情况特殊,社区并没有安排繁重的工作给她。但她没闲着,检测点搭帐篷她立即上前帮手;看到从其他街道、社区来支援的志愿者不了解小区情况,她马上积极引路、介绍、讲解,将支援的志愿者安排调度在人员紧缺的地方;一到饭点,她又抢着将热腾腾的包子豆浆送到那些还在忙碌的同事手上。同事们笑说,“本该照顾‘大肚子’的,现在反倒被‘大肚子’照顾了。”
昨天下午3点半,长虹社区党总支书记楼旭丽安排戴志华回家休息。“我并不觉得自己很特殊。”戴志华说,“社区出现紧急任务我们责无旁贷,其实大家已经很照顾我了,分配的大都是文职工作,我能尽点力自己也安心。”
萧山区蜀山街道章潘桥村村委委员田熊英,也是一位怀孕三个多月的“准妈妈”。3月10日上午,杭州通报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居住在立新自然村。从早上5点开始,田熊英接了100多个电话。“什么时候能解封?”“怎么向公司开证明?”“生活物资怎么保障?”面对一下子涌过来的问询信息,田熊英始终耐心解释、全力解决。
为了确保第一时间响应被隔离孕妇的产检或其他就医需求,田熊英在手机里详细记录“三区”内每一个孕妇姓名、联系电话、怀孕状况和所处位置,方便及时开辟“绿色通道”。这些天,陆续有孕妇和家属向田熊英袒露担心和不安,“我告诉他们,我也是孕妇,有需要就打电话给我,我们都准备好了。”
抗疫“母子兵”:你在一线保障,我在后方防控
这些天来,钱塘区义蓬街道办事处三楼一角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始终灯光常亮。寂静的夜幕中,不断响起的键盘敲击声、接踵而至的电话铃声,还有工作人员略带着些沙哑的交流答复声交互交织,仿佛就是一曲“战疫交响”。
义蓬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目前共有15名工作人员,主要由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和其他科室抽调的骨干组成,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特别是近两天,许多人都在街道办事处“安了家”。
作为街道计生条线的负责人,戚玲亚平日就在处理与精密智控相关的工作,自2020年以来她曾亲身参与过多次防控工作,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
这些天,每当有人打电话寻求帮助或咨询防控相关的政策,她总能第一时间进行详细的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戚玲亚的儿子,也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奋斗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他过去一直是我们长红村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帮助村委组织过好几次疫苗接种。这次他读大学寒假回来,又头也不回地冲在前面了。”说起这位特殊的“战友”,戚玲亚眼中满是自豪,“这段时间里,我们娘俩的时间总是会错开,经常是我值了一晚上的班回到家里,他又穿上‘大白’出门了,连一起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这是我妈妈!”检测队伍中,竟然传来欢呼声
3月12日上午,钱塘区义蓬街道金泉村第二轮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有两个孩子忽然欢呼起来:“这是我妈妈!”他们指着一个身穿隔离服的“大白”喊着。
原来,两个小男孩是一对兄弟,手指着的“大白”正是他们的妈妈——志愿者赵银燕。她是金泉村的一名党员,也是村里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中的一员。其本职工作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志愿工作是核酸检测点的信息登记员。
其实是妈妈先认出孩子们的。“我看见他们在排队,大概是因为我穿着隔离服吧,兄弟俩都没认出我。”直到大儿子来到跟前,赵银燕开口讲话,孩子才听出妈妈的声音。
从3月11日加入疫情志愿者队伍以来,赵银燕晚上12点多回家,隔天早上5点就要在村委会里集合。“因为我在管控区做志愿者,哪怕回到家,我也不敢去看两个儿子,怕有风险。”
在核酸检测点里,小儿子想让妈妈抱抱自己,赵银燕拒绝了。“妈妈穿着隔离服,等我们打败了病毒,就回家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