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徐迅雷:跳出“双减”看“双减”
发布时间:2022-03-07 09:05:01

孩子教育问题,历来是家长老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韩平、李有毅、梅国平等认为,“双减”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本质、回归本位。

年初教育部提出,2022年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数据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原有12.4万个,现已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中小学生作业总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了90%以上。

当然,“双减”并不是政策的终点。“双减”后,学生负担确实明显减轻了,家长的精力负担和经济负担也明显减轻,但也要看到,“鸡娃”家长的焦虑还没有真正有效缓解。

要想最大程度松绑、减少这种焦虑,显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面向未来,近期的改进和远期的改革都不可或缺。

近期改进,关键就在课后教育体制机制的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很清楚:一是课后服务课程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和志愿者参与校内素质教育的机制还要加快探索;三是校外社会教育资源匮乏、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在课后开展高品质素质教育的需求。

“双减”不等于“放养”,“育人”不等于“育分”。“由于‘分分计较’的招生录取方式没有改变,家长担心孩子不参加培训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这也为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死灰复燃’创造了机会。”正如韩平委员所说的,“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从明里转到暗里,由‘地上’转到了‘地下’。”很显然,“双减”是场立体战、持久战,一方面要解决“别墅培训”“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甚至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各类“换马甲、逃监管”的问题,另一方面确实需要切实优化好课后教育的机制与内容——你“实”了,人家才没有机会;你“虚”了,人家一定会趁虚而入。

远期改革,则要跳出“双减”看“双减”,要加快招生用人改革,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等传统用人导向,从而实现社会用人评价对“双减”的正向推动。

《加快招生用人改革,促进双减取得实效》,这是韩平委员带来的一份提案。“现在的社会用人评价缺乏对‘双减’的正向推动,要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双减’是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顽瘴痼疾的突破点。”韩平建议,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包容的就业观,要动真格彻底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推行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制度等。

中高考“指挥棒”、用人“风向标”,都直接影响了“双减”的实际效果。而从远近结合的角度看,则要全面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从而减少种种“内卷”。

立人育人,是教育的本位初心。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清晰地明白:孩子中考考得好,只是赢一次;高考考得好,也只是领先一步——一步领先不意味着步步领先,后面的人生路还很长,到后来如果“躺平”了,人生成就也就不会到来;前面没有赢很多,甚至落后了,但后面还有留学、考研考博、入职考试等,赢回来的机会大大的有。所以,家长自己也要跳出“双减”看“双减”,放心地把孩子过早过重的负担切实给减下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